2006年2月26日 星期日

華航機師 喝自家奶水長大

■ 陳珮馨
站在第一線的空服員,穿著亮麗的制服、永遠保持笑容可掬,總是吸引大眾目光、能見度最高的角色。但是對航空公司而言,要順利協助乘客飛抵目的地,除了空服員的最佳服務,還需要一整套嚴謹的人力系統,在背後默默支持。
從操控飛行的機師、協助修護的專業人員,一直到負責地勤、行政等營運人員,都是合力完成一趟完美飛行的關鍵要角,只不過,每一環節各有專業、內部差異極大,人才市場的競逐情況,也若天壤之別。
幾乎清一色女性的空服員,進入門檻低、市場供過於求,例如,中華航空每年應試者湧入六、七千人,錄取率只有2%,航空公司根本不需費力尋才。但是,一派陽剛的機師和修護人員,卻是截然不同景況,國內缺乏相關科技,「航空」又是冷門領域,人才尋覓不易,為了建立穩定的人才庫,航空公司只好挽起袖子,一切「自己來」。
校園徵才 國外受訓
以華航為例,十幾年來,透過校園徵才的方式,廣泛招募大專和研究所畢業生,一錄取,立刻送到國外的專業訓練學校,經過一年半到兩年,才回到台灣,繼續接受基礎課程。
「培養一位機師,平均要花上幾百萬元!」中華航空公司人力資源管理處處長吳治富說,但是隨著機隊、航線的增加,以及軍方的機師來源減少,機師人才一直呈現需求大於供給,雖然引進一部份的外籍機師,但是面對全球市場競爭,唯有從校園著手,才能量身打造,培養真正喝華航「奶水」長大的機師人才。
修護人員 委外代訓
專業的修護人員,也必須由內自訓,養成期長達一到二年,為了降低訓練負擔,去年起委託中華技術學院,代訓一年的專業課程。長期下來,華航累積了紮實的訓練經驗,除了對內進行人才培訓,也不時接受政府及其他企業的代訓委託。
不管是機師或修護人員,按照民航法規定,不但要持有證照,還必須定期接受複訓,萬一未通過、立刻出局。除此之外,航空產業橫跨極大的時空範圍,工作人員必須24小時輪班,機師或空服員都是隨機移動,根本沒有固定的辦公桌。
如何突破實體障礙,提供員工最有效率的學習環境,成為航空產業最迫切的需求。因此,華航大約從三年前,致力發展e化的學習平台,除了結合資訊科技,也開始針對線上學習,培訓合適的內部講師、提升製作教材的能力等。
哈佛管理 線上學習
例如,去年投入七、八百萬元購買哈佛大學的線上管理課程,加強各階層主管培訓,一套有三、四十門課程,每門課程限制30人,一開放報名,半小時就額滿了,其中有80%的人,是利用下班時間,自行上線學習。
e化學習平台,不但能突破時空限制,還滿足航空產業的特殊需求。例如,空服員可以透過「看」,進入情境式的學習,直接了解正確的化妝、打扮、儀表舉止等,確保人才訓練的一致性。
除了網路和實體課程,華航會將中階主管外派到上海,接受奇異公司(GE)兩年的中階管理訓練,高階主管則外派至美國,參加奇異公司的高階管理訓練。為了打造合身人才庫,每年不惜投入幾億資金。

e化課程 集訓前先預習
■ 陳珮馨

新人訓練,正是員工和公司「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如何把握難得機會,深深抓住新進員工的心,值得一番精心巧思。
中華航空公司打破一貫的傳統思維,不但推出「預習」課程,還讓新人「反客為主」,新人訓練時,每一位新進員工,竟然都能輪流登臺、侃侃而談。
原來,華航從2003年建立e化平台,引入線上課程以後,旋即大幅改造新人訓的模式,以前是新人集合以後,才進行五天的完整集訓,現在集訓時間縮短為兩天,但一確定錄取名單,就先幫新人分組、選好報告主題,並在新人訓的前一個月,就寄出通知,要求新人要主動上網看E化課程。
「剛考上華航,每一個人都非常興奮!」中華航空公司人力資源管理處處長吳治富說,也正是最熱血沸騰、學習意願最高的時候。因此,一收到通知書,每個人都會積極收看e化課程、上網找資料,甚至和同組的人聯絡,約出來討論報告主題。
「正式」展開新人訓時,每一組員都已經變成好朋友,也早就準備好報告內容,一站上台,不管是華航歷史、公司福利或企業文化等,每一組都報告得非常精彩、充實又詳盡。
新人訓從五天變成兩天,不但省下一大半的時間和人事成本,還收到比以前更輝煌的學習成效,真正事半功倍。
【2006/02/26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