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調查顯示,去年的企業人力精簡計畫,只是淘汰績效不佳的員工,若景氣持續下滑,企業會掀起更大的裁員風潮。 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2月中針對會員所做的調查顯示,46.67%的受訪企業去年已推動優退、裁員;48.33%的企業今年還將進行精簡計畫,近四成企業選擇於第一季執行,近三成企業將在第二季執行。 「去年的精簡計畫,只是『末位淘汰』。」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秘書長張瑞明強調,去年企業的第一波精簡計畫,先拿績效不佳的後5%或10%員工開刀。問卷 結果也顯示,截至2月底,企業裁減人力只占總員工數一成以下,可看出企業對於景氣衝擊的影響還持觀望態度,採取不輕易裁員的原則,先觀察景氣短期內是否有 復甦跡象。 因此,去年對於景氣不佳造成的剩餘人力,大多以放無薪假的方式替代裁員,但張瑞明擔憂,若景氣持續下滑,企業將繼續裁員。 面對動盪不安的市場,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常務顧問林燦螢指出,企業經營策略也必須是動態的,因應市場變化適度調整,去年景氣嚴峻,企業開始縮編人力,今 年景氣若沒好轉,企業將進行策略性調整,只留下核心人力,因此第二波裁員可能像國外企業一樣,將整個部門或是整家公司收掉,大量解雇人力,裁員規模將遠大 於去年第一波。 金融業是最明顯的例子。去年底起台灣金融業相繼傳出整併計畫,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副理事長鍾文雄表示,企業合併之後勢必進行瘦身。「現在還不是最糟的時 候。」他指出,可以預見5月前還會有許多企業推動精簡計畫,裁員比率只會比現在高不會低,因此失業率可能從現在的5%飆到9%。 業務緊縮導致人力過剩、定期裁減績效末位員工,是企業推動人力精簡計畫最主要的原因。決定裁員名單時,企業主要考量員工績效,其次才是年資和年齡。 問卷調查顯示,企業裁員首當其衝的分別是定期契約員工和約聘人員、正職人員,以及派遣人員;而最容易被裁的職務依序為行政總務類、助理秘書支援類、生產製造類、業務銷售類。 張瑞明說明,學習曲線低、取代性高和雇用後容易上手的職務,愈容易被裁。 鍾文雄也指出,目前企業裁員都先鎖定替代性人力,以績效為主要考量,其次才是年資,因此要讓自己遠離危險區,就要想辦法讓績效維持在前60%的安全區內。 【2009/03/16 經濟日報】 |
2009年3月16日 星期一
人資觀測站》替代性愈高 被裁率愈大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