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9日 星期四

專題:創新者的思維─霍金斯的四大問

茱蒂.艾絲翠恩(Judy Estrin)/JLABS, LLC執行長

 傑夫.霍金斯(Jeff Hawkins)是位傑出的科學家,也是掌上型裝置 Palm Pilot的幕後推手。但他真正的熱情並非源於設計掌上型設備,而是了解人類思考的模式。「我十幾歲的時候,就列出一連串自己可以想得到最宏偉的問題,」他回憶說。「這個宇宙為何存在?物理原理為何是這樣?為什麼有生命,它又從何而來?既然有生命,智慧又是什麼?我的問題就列舉到此,因為在我看來,我們應該可以解決最後這個問題。」傑夫.霍金斯希望,如果我們能夠了解大腦本身運作的模式,說不定能夠打造出有助於解答前三個問題的工具。在他的父親指點之下,傑夫.霍金斯決定研讀電子學。大學畢業之後,他隨即至英特爾擔任工程師,但並未因此遺忘當初所列出的問題。他在《美國科學》(Scientific American)看到一篇發現 DNA的生物學家法蘭西絲.柯瑞克(Francis Crick)的文章,認為人類缺乏一套了解大腦運作的架構。於是,傑夫.霍金斯決定克服這個問題。

 他在英特爾大膽說服老闆以及科技業界的同儕,大腦運作方式的研究工作可能帶動電腦運算技術的大躍進,但沒有人聽他的忠告。傑夫.霍金斯並未因此氣餒。他辭去工作到加州柏克萊大學攻讀碩士,專門研究神經系統科學(neuroscience),但這樣做卻讓他面臨更多的障礙。「我想研究新皮層(neocortex),但校方不讓碩士生進行獨立研究,一定要跟著別人的專案進行才行。」傑夫.霍金斯表示。

 後來傑夫.霍金斯決定還是先回到企業界。「第一,我得賺錢養家。我也需要資金來源才能順利進行研究,」他說。他也領悟到,自己得學習如何影響企業高層,以說服決策者改變想法。他想先打出名號,才能具備足夠的公信力和資源,繼續探索這些宏偉問題的答案。

 傑夫.霍金斯在一家叫做 Grid的公司開發第一款平板電腦(tablet computer)時,開始對行動運算技術著迷,並在1992年成立 Palm公司。一開始他們和卡西歐(Casio)公司在硬體方面的合作關係破局,而且整個新興的行動運算產業內部似乎正面臨著重大轉變,使得事業發展幾乎停擺。不過 Palm有一位董事信賴他,並問他知不知道大眾真正想要什麼產品,傑夫.霍金斯就在當晚回家之後,設計了Palm Pilot。他想要整個產品全部都由自己生產,其中包括作業系統、硬體以及軟體,其餘董事會成員都覺得他瘋了。不過這一回他卻能說服大家,相信他的點子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我們當時有三百萬美元,幾乎沒有後援,而且只有二十七名員工。我們很可能逐漸遭到市場淘汰。但我們卻以放手一搏的態度面對,」他說。

 由於 Palm Pilot亮麗的成績,傑夫.霍金斯終於獲得研究所需的財務獨立性和公信力。他在 2002年憑著本身的資金成立紅木神經科學中心(Redwood Neuroscience Institute, RNI),並與史丹佛以及柏克萊等大學的學術單位合作,實現他的願望。在接下來的三年中,一百二十多位科學家來到紅木神經科學中心貢獻他們的智慧,研究新皮層。「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像這裡一樣,讓你可以全神貫注於特定的科學問題,」傑夫.霍金斯表示。

 傑夫.霍金斯後來決定,如果紅木神經科學中心將理論研發為可行的技術,他便能號召更多人才做更進一步研究。於是他和合夥人共同創立一家名為 Numenta的公司,希望能根據對人類大腦運作方式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發出一套工具。「Numenta可能需要四到五年的時間才能轉虧為盈,」傑夫.霍金斯說。「至於成功關鍵在於慢慢來,不要心急、也不要過度擴張。」

 傑夫.霍金斯具體實踐創新的核心價值。他總是抱持著高度的好奇心、勇於冒險、抱持開放的態度,並具備毅力與耐力,在爭取其他人的信賴同時,從來不曾放棄對本身願景的信心。(本文摘自《零距創新》,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公司出版,2009年3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