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林婉翎】
2001年,網路泡沫破滅,許多業者都受到衝擊,日本日經新聞社旗下的網路事業部,也不例外。渡邊洋之2005年接掌網路事業發展中心總監後,重新定位網站經營方針,把日經新聞網變成一個「有FACE的網站」,情況才日益好轉,營收更蒸蒸日上,成為日本當紅網站之一。
1985年,日本早稻田大學數學系畢業的渡邊洋之,進入日經旗下的雜誌擔任編輯,表現優異讓他一路升至《日經電腦》總編輯兼發行人。
兩年前,他主動向公司提出加入網路事業的想法。憑藉著自己在新聞領域多年的經驗,和大學時期數學教育培養出的邏輯能力,帶領日經新聞社網路事業部,努力調整體質,重新出發。
日前,渡邊洋之在「第四屆台北國際雜誌研討會」上分享網路事業經營的經驗。
成立30多年的日經新聞社,長期來致力於提供技術和商業領域的優質新聞報導,「日經新聞」這四字早已深植許多讀者心中。
品牌 是最寶貴的資產
渡邊洋之深知品牌是日經新聞最寶貴的資產,也是發展網路事業最需要把握的致勝關鍵。
但是,企業要成功發展新事業,不能沾沾自喜於本身的優勢,還要檢視外在環境的各種威脅因子,找出因應對策,才能在激烈競爭中,找到一片藍海。
因此,渡邊洋之首先著手市調,探尋日經新聞網和其他新聞網站,在日本民眾心中的定位。調查發現,民眾普遍認為,日經新聞的新聞內容,比起一般新聞網站和入口網站,更偏重專業領域。
這讓渡邊洋之有了新想法:日經提供的新聞,不是針對普羅大眾。另外,比起知名入口網站日本YAHOO,每一個月高達34億的網頁瀏覽量,足足是日經的708倍,他體認到日經的網頁瀏覽規模,難追雅虎,「那就不要和他正面競爭吧!」
渡邊洋之決定不正面迎戰入口網站、通訊社、報紙等滿足大眾脾胃的新聞網站,選擇開拓一條「不一樣」的路。
「每家新聞網站提供的內容都大同小異,要讓網友願意看日經的網站,就要創造更獨特與專業的資訊。」他心想,「要吸引在其他媒體獲知新聞資訊,卻想獲得更深層的新聞討論的人,到日經網站來。」
所以,為了讓展現真正的差異化,日經新聞網的內容,完全不引用日經新聞社旗下平面媒體的供稿,而是聘任專屬記者,從不同角度思考和評論新聞。
接著,渡邊洋之把日經新聞網,變成一個「有FACE的網站」。
他觀察許多入口網站,都實施「會員登入制度」,針對每位會員提供不同的服務。提供專業及深度評論內容的日經新聞網,何不也嘗試採取同樣的方法,提供每位讀者「客製化」的新聞內容。
新聞客製化 網站有FACE
一年前,日經新聞網開始推動會員登入制。每位網友加入會員時,都要清楚填寫個人資料,特別是個人、公司、行動電話的電子郵件地址,以確保電子報會寄到每位會員手中。
渡邊洋之表示,目前已經有57.4萬人登入日經新聞網會員,每周仍以4,000人次,向上攀升。
渡邊洋之推動網站會員制,除了提供客製化的新聞內容,提升讀者滿意度,也是為了開闢財源。
透過積極蒐集的讀者個人資訊,網站可依會員需求提供內容,同樣的,也可依會員屬性,行銷「客製化」廣告。
例如,一名男性上班族會員,點選進入日經新聞網,網站系統除了依其閱讀習性提供客製化新聞,新聞旁同時會出現一個汽車的橫幅廣告。對以男性為主要訴求者的汽車業而言,在日經新聞網登廣告,無疑能更精準的打中目標群。
這項策略讓日經新聞網甚獲廣告主青睞,也讓日經新聞網的網頁廣告價格水漲船高,是日本雅虎的10到12倍,其他新聞網站的二到四倍。目前,日經新聞網營收有85%來自廣告收入。
最後,渡邊洋之把日經新聞網定位為「跨媒體」,結合網站和雜誌的特色,還不定期舉辦研討會和活動。「透過專業組合,可以為日經新聞社創造更大價值。」他表示。
即使日經新聞社目前已有12個線上媒體品牌,涵蓋商業、技術和生活形態等領域,渡邊洋之仍不滿意,他打算未來每年開發二到三個線上媒體,還要結合行動媒體,提供更多元的服務,網羅各種族群的消費者,讓日經新聞社成為名符其實的「豐富多媒體」(Rich Media)。
【2007/12/1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