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葛洛夫】
就工作而言,最讓我們驚慌的莫過於感覺時間不夠,做不完我們認為必須做的事情。隨著驚慌的感覺緊緊抓住我們,我們就會開始手忙腳亂,就像在時間管理方面得了「換氣過度」的毛病,結果喘得上氣不接下氣。這麼一來,對於手上的工作,只會做得愈來愈糟。
問:我管理一個部門,工作增加的速度太快,人員根本來不及補。我們必須全體動員,拚命努力,只為了趕出貨。結果,大多數人多半花時間在救火,沒有時間好好規劃,最後達到的成果也因此大打折扣。增加新人來分擔工作,似乎不太可能。請問該怎麼做,才能改善這種狀況?
答:我們好像總是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人力卻永遠不夠。然後,我們的因應之道──也是常見的模式──就是試著該做的事都去做,且或多或少同時進行。結果是:即使我們更努力,進度還是愈來愈落後。接下來,我們開始抄捷徑,想要加快腳步,但工作品質開始變糟。於是,我們發現很多事情必須重做一次,最後的結果是,工作負荷反而愈滾愈重。
到了這個地步,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問題,我們爭取到增加人手的許可,但顯然也沒有時間好好面試求職者,或是聘用之後訓練新進人員。於是,狀況就愈來愈糟…。
想要打破這種自我毀滅的連鎖反應,就必須先評估自己的能力可以做多少,也要克服想做更多的各種誘惑以及壓力。把必須做的事,按照重要性排列順序,然後從最上面一項開始做。第一件案子完成時,就全盤檢討剩下的案子,重新安排順序,因為不同的時空環境下,對優先順序的看法可能會改變,然後再著手去做當下的首要之務。
每一次都重新按照計畫的輕重緩急,排出優先順序,並且全心全力投入首要之務。這需要自律和勇氣,但確實沒有別的辦法了。
以搭公車為例,一次讓三個乘客擠進門,也不可能加快乘客上車的速度。同理,試圖做更多工作,卻超出自己與部屬工作能力的負荷,可能反而成效不彰。
雖然選擇性的取捨是必要的技巧,但我也承認,教人家做,比自己做容易多了。每一次,只要出差時間比較長,我就會再次被提醒:出發的時間,就是我在辦公室所有活動的截止期限,因為,不論我有沒有把每一件需要做的事都做完,飛機都是準時起飛的。這種沒得商量的期限,加上出差期間的待辦事項,本來是上班期間可以做的,現在卻需要事先處理,這麼一來,免不了又要在自己身上增加許多額外的壓力。
這時,我就不得不執行自己大力鼓吹的「選擇取捨法」,並發揮到極致。通常,從在辦公室的最後一天算起,倒數差不多一周前,我的腎上腺素就會開始大量分泌。我會因為生存的強烈欲望而變得冷酷無情,狠下心來檢討自己的工作負荷。我會依據某種不成文但非常嚴格的一套準則,只參與絕對必要的會議、討論主題、外出拜訪,或是接見訪客;其他的一切,我都堅持交給別人。在這種非常時期,把我需要花時間的事情延後,也是行不通的,因為經驗告訴我,回來之後又是一段忙得不可開交的混亂時期。
我的大原則就是,不要捲入自己無法完成的工作之中,至於其他事情也要盡量安排好,例如把工作轉給其他人,或是乾脆推掉。如果成功了,我就會筋疲力竭地搭上飛機,但至少沒有任何事情拖著尾巴。
如果太多事情需要我們花時間,就會造成驚慌混亂。避免這種驚慌混亂的唯一出路,就是有所取捨,也就是下定決心,選擇我們試圖完成的事,以及不會去做的事。
(本文摘自遠流出版《葛洛夫給你的一對一指導》)
【2007/10/25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