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1日 星期一

遠見企業社會責任獎──台積電

■ 楊方儒
坐在台積電公司台北辦公室,與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暢談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他唇邊煙斗白絲裊裊,謙虛地說:「該談的,過去都談過了;台積該做的,也都一直在做。」 從收購失敗經驗 悟出CSR
台積日前與美國一家半導體公司洽談收購事宜。這家公司想要出脫一座位於美國境內的晶圓廠,台積出高價,想要買進廠內的先進設備。
著眼於在美國的經營成本太高,台積不打算接手這座廠的員工,以及相關土地、廠房資產。
結果,這家公司選擇另一家出價低許多的半導體同業,包括這座晶圓廠的員工、實體資產,他們願意全部接收。
「我們覺得遺憾,但心裡非常佩服,」張忠謀認為,美國企業力行社會責任,仍是世界最高標準。
美國小鎮上的一座晶圓廠解散,數百名員工資遣,整個鎮幾乎就垮了。張忠謀說,企業經營團隊懂得社會責任的重要性,遠比捐錢行小惠,來的重要。
因此,台積看重的是務實照顧員工。員工不開心,公司也賺不到什麼錢,台積立志把員工照顧好,建立員工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更澤及員工家庭。
做公益 不隨便慷股東之慨
《遠見》第二屆企業社會責任調查中,台積不管在財務透明、人力資源發展、環境政策、社會參與等構面,都表現十分傑出。
在張忠謀想法裡,財報透明,只是再基本不過的公司治理要求。
至於公益捐款,台積也不落人後。台積去年支出達1.2億元在公益活動上,也積極鼓勵員工參與社區活動,包括台積心築藝術季、贊助柏林愛樂來台、協助台大化學系興建「積學館」研究大樓,以及推動台中科學博物館的志工導覽。
談到這類社會參與,張忠謀直言,企業不可能做得「太多」。他以教育為例子,不論是個別企業投入,或者是好幾家企業一起串連,真正能夠達到的成效,仍是微不足道,「這類大課題,一定要政府有計劃地做。」
因此,張忠謀快人快語說,企業行公益,「不能做太多,要量力而為。」
「捐錢做公益,是股東的錢,」張忠謀語重心長強調,企業首要照顧股東權益,絕不能隨便慷股東之慨。
的確,在公司治理上,台積向來自律極嚴,為大、小股東把關。
延攬菲奧莉納擔任董事
4月,台積延聘前惠普執行長菲奧莉納擔任獨立董事,成了科技界熱門話題。
預計8月開始,菲奧莉納將與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院長史欽泰、前英國電信董事長彼得.邦菲與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梭羅,在台灣同桌開會,如再加上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麥可.波特擔任監事,這名單幾乎是企業董監事的「夢幻球隊」。
2002年起,台積九席董事中,即有三席來自外部,未來獨立董事的席次比率更可望超過半數,是台灣企業少見。
「當台積的董事,真的要花力氣,」史欽泰強調,雖然每一季僅召開董事會兩天,但張忠謀為台積設計了審計與薪酬委員會制度,讓獨立董事可以切實參與台積考核。
不僅找來明星球員,台積的作法,遠比紐約、台北兩地證交制度更嚴謹,讓獨立董事不只是外界所詬病的橡皮圖章。
張忠謀一貫的理念是:做得比規定更好。以企業做環保當例子,如果只是做到「符合」政府規定而已,這個世界不會改變,「一定要做的比規章更多、更好,才能夠帶動社會進步,」張忠謀一再強調。
(本文摘自5月號《遠見雜誌》)
【2006/05/01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