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彩梅
我國經濟發展可參考日本企業國際化發展策略。日本企業對美國貿易大幅順差,因此面臨美國嚴苛的301貿易保護政策威脅;對歐盟25國4.8億人口的世界最大市場,日本因非會員國,也遭受高關稅的貿易阻礙。此二大問題都與台灣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相同,況且台灣仍未加入東協加一或加三。
以下分享日本企業擴大歐美市場的實例:
面臨貿易摩擦問題,日本企業為降低對美國貿易順差,又希望擴大美國市場,積極對美投資。依據2000年資料,日本對美外銷1,425億美元(順差高達703億美元),而在美國的日本子公司銷售總額卻高達5,216億美元,是日本對美外銷的3.6倍。而且為確保並擴大日本對美國外銷,在美日本子公司進口的日本商品和勞務,高達日本銷美總額的97%。
由此可知,一產品外銷不是價廉物美就有人買,而是要靠海外子公司從母國輸入的力量,才會穩定成長,也才能確保國內的就業機會。
遭遇非歐盟會員國的高稅率貿易阻礙,促使日本企業積極投資歐盟25國,享受會員國優惠待遇。依2000年資料,日本對歐盟外銷只有783億美元,日本在歐盟內子公司的生產行銷卻高達2,702億美元,而且歐盟子公司的日本進口金額,高達日本對歐盟外銷的88%。由此可知,日本子公司是母國確保並擴大歐盟市場的一股力量。
因此,台灣雖未加入東協加一或加三,不必過分擔憂,可參考日本企業對歐美的投資策略。
但另一方面,台灣更需要推動產品高科技化、知識密集化,積極引進外來投資、技術移轉,增加就業機會,提升產業結構及國際市場等。自2000年吸引7,600萬美元外來投資以來,外來投資逐年下降,2004年只有3,900萬美元,降幅約50%,對國內產業發展及外銷市場都有很大的影響。
我國要改善產業結構,引進高科技產業,必須增加有利投資的誘因,除了政府獎勵政策以及交通建設之外,還有賴充分且廉價的電力,更重要的是國內產業要轉型為高科技化、知識密集化,在職人員的進修更不容忽視。
美日非常重視在職人員進修,多數大學的文理工商等學院晚上都有開課,日本甚至開設一年期各種產業技術升級訓練課程的學校。反觀我國大學晚上開課的四年制專班或碩專班推廣教育,大多只開文、法、商等管理知識課程,缺少理工的專業技術面課程,也無技術訓練課程。
技術人才培育欠缺,產業欲轉型為高科技產業,或外來投資的技術移轉,將遭遇困難。外來投資最需要的經營資源,是盡忠職守且有能力落實技術移轉的人才。
台灣的當務之急是積極培育高科技人才,提高產業高科技化及知識密集化,才有力量繼續發揮對外投資的功能,擴大國際市場,進而發展經濟。
(作者是文大商學院院長,本文內容將於14日到16日舉行的「多國籍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
【2006/03/14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