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12日 星期日

善用有限資源 創造高價值

■ 黃麗秋
近來,公共電視製播紀錄片「無米樂」,紀錄台灣的大米倉之一台南縣後壁鄉三個老稻農的勞動。他們恆常地循著百餘年來祖先傳承的勞動生活,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換取生活費,是典型看天吃飯的一群人。
看天吃飯意謂飽受許多天候不確定因素,可是讓他們成為末代稻民,卻是人為因素。包括台灣加入WTO進口稻米價格競爭、米食人口不斷下降、農作耕種面積逐漸縮小。儘管如此,他們依舊樂天。影片中阿伯經常說,無米樂、無米樂,心情放輕鬆,不要煩惱太多就是無米樂。
世界上難有真正公平之事,雙手五指各有長短,企業資源分配何嘗不是。發明電視收訊、無線通訊等方面接收電波用天線的日本科學家八木秀次曾說:「實驗常出現無法預期的結果,那是人的問題。」一語道破,人的觀念是影響事情推展的關鍵。
由於資源有限,很多企業主進行資源分配時往往陷入天人交戰。以績效來分,難免落入不盡人情,以部門別重要性來分,孰輕孰重各個有意見。真的是順了姑意,逆了嫂意般動輒則咎。企業主為難,部門主管更是抱怨不斷,最常見的是,出了會議室門一關,開始嚼舌根:「我們部門人這麼少,要做那麼多事,怎麼可能做完」;「公司真不公平,把資源全給某某部門,只給我們這些單位少得可憐的資源。」
抱怨是辦公室經常上演的戲碼,真正靜心思考,抱怨有用嗎?企業資源有限,是無奈的事實,撇開人治因素,因為資源就這些,才需運用極大化,創造高價值,這有待制度面的調整,光抱怨徒然讓事情陷入人的主觀死胡同。
相形之下,若企業體面對資源困境,卻有一群積極掌握有限資源的成員,由此可見是企業文化塑造得宜,讓他們對公司產生「生死與共」的感覺,願意以善意回應企業,並且找到解決之道。
再回到主管善用有限資源的心態上。資源涵蓋內、外部,一般的運作方式,是先從內部整合,再與外部談合作,藉此達到雙贏。在內部資源上,最直接也最容易運用的是團隊成員。主管上前線作戰,要能明確掌握底下的兵專長為何?哪些人可以團隊運作,哪些人適合單兵作戰。如果對於成員都無法掌握,團隊沒有共識,卻急切地談外部資源,到最後會一事無成。
企業經營如一艘駛向茫茫大海的船,途中會遭遇風平浪靜,也會有驚濤駭浪的時刻,個人與組織都得發揮最大智慧度過任何環境。也許有人說,公司部門太過龐大,就算我工作努力,老闆也不見得會知道;那麼也請想想,受人之託,忠人之事,應該是工作者自我要求、自我期許的一種態度,當我們做到應盡的本分,工作上心情放輕鬆,不要煩惱太多,自能體會工作無米樂。
(作者是中國生產力中心能力雜誌編輯)
【2006/03/1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