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24日 星期五

專業新義》矛盾適應力

■ 大前研一
公司有效營運的第一步,就是必須能夠解決問題,把讓作業中斷的制約或障礙除之而後快。
這時候一般人的思考模式,通常是提出A或B兩種非A即B的假說,認定其中一方是對的。比如說,對於擴大市場占有率,A說認為「商品供應充足,就可以提高市占率」,B說認為「降價可以有效提高市占率」。檢驗的結果,如果認為A假說成立,公司就會投入資源在加強商品供應上。
把問題單純化
把問題單純化,的確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流程,只不過其中卻隱藏著陷阱。
如能用「二律背反」理論(兩個原理或結論之間的的矛盾,雙方似乎同樣都可以證明是合理的)來判斷所有的事情,就不會完全否定另一個面向。以上例來說,雖然「商品供應不足,以致市占率無法提升」的結論可以成立,但市占率無法提升,或許也受到定價、商品吸引力不足,或廣宣效果無法發揮等綜合因素的微妙影響。
世間萬事萬物,都是由複雜的要素層疊糾結而成,充滿矛盾和衝突。所有問題也都受到環境、歷史、政策的影響,就像人類的指紋一樣,具有獨一無二的特殊性,就算一一分解還原它的要素,也無法求得唯一的最佳解決方案。
確定問題焦點 快速解決
反複假設、求證,並不是為了求得唯一的解決方案,而是確定問題的焦點,快速有效的解決問題。然而,科學的步驟是只要確認了一個假說,就只用這個方法解決問題。如此,說不定會切斷其他可能性,遺漏更重要的問題。某個程度上,這是一種思考的惡習和陷阱。
再難的問題都有解決之道,而且不只一個。重要的是,能夠綜合考量多個解決方案,從中選出最好的。企業經營上,對於如何解答問題,幾乎都由決策者主觀意識所決定,一旦誤判,會造成巨大損失,不得不慎。
再者,企劃、生產、行銷、銷售等每一個領域,都具有兩難的情況,之所以不得不在A或B兩者之間擇一而行,只是為了儘早解決問題而已。
也就是說,在講求速度的商業世界,期待完美是不切實際的。找出所有的解決方案也沒有效率,必須見機行事。面對問題時,最重要的不是求得唯一最佳解決方案,而是藉由「假設→求證→結論→實施對策」的過程,養成全方位分析事情的習慣。
解決方案 見機行事
在亞里斯多德「A=B,B=C,所以A=C」的三段論法中,A=C是靜態命題永恆不變的結論。相對於這個靜態理論,黑格爾則提出反動的動態理論,其核心邏輯就是「辯證法」。
例如,生與死雖然是對立的概念,但「活著」可以看成生命的日趨成熟,也可以看成逐步邁向死亡。正因為生中有死,並且引發種種變化,所以我們可以得出「凡人必有一死」的結論。
黑格爾雖然提出與正命題互相矛盾的反命題,然而在反命題的發展過程中,會揚棄這個矛盾,將其調和╱統一到更高層次的新命題中,而產生「合命題」。但是這個經由調和而統一出來的概念,仍然隱含著新的反命題,一段時日之後,這個矛盾會再度引發變化,並且為了消解這個矛盾,又產生新的合命題。
成為俄國革命基礎的馬克思主義,也是源自黑格爾的辯證法,利用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在矛盾,建立共產主義社會的模型。但是以合命題之姿誕生的共產主義國家,因為計劃經濟的不可行,產生巨大的內部矛盾,應該會再度蛻變,發展新的社會體制。或許,我們可以將之視為共產主義社會的失敗或局限,但從俄國革命人士的立場來看,也可以說,歷史的確依循著他們運用的邏輯在前進吧!
企業經營同樣包含許多矛盾,以及期望同時解決兩者的努力,這是單靠邏輯無法解決的悖論。若要探尋解決的線索,即使是著名企業家一向非常敏銳的直覺與判斷力,有時也會不靈光。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專業———你的唯一生存之道》)
【2006/03/24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