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19日 星期日

案例分享》踩著蝴蝶步……海爾行銷拳拳到肉

■ 台北訊2
003年奇異業績超高,達1,340億美元,中國海爾才98億美元,這種對照下進行個案研究似乎太不成比例。不過從海爾每兩、三年成長一倍的模式看來,在八到十年內其營收即可達500億美元,奇異的事業組合經常增增減減,營收極可能維持在1,500億至2,000億美元之間。
強化服務品質 績效超越奇異
海爾前身是共產主義下典型的集體企業-遵循中央計畫指導製造產品的工廠,不必在乎市場需求或顧客喜好。但廠長張瑞敏在沿海以啤酒著稱的青島市,抓住第一波市場改革契機,把僵化的工廠脫胎換骨為活潑進取的事業。
他所帶動的學習過程,類似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1980年代末接掌奇異公司時採行的做法。威爾許有鑑於來自日本的競爭,對歷史悠久的奇異集團的存續造成很大陰影,決心把公司帶往與過去 150年成功之道相異的方向。兩人都從明確的願景出發,矢志把公司改頭換面,否則就要面臨慘遭淘汰的命運。結果奇成功轉型為以創造經濟價值為基礎的多角化經營大企業,那段過程足堪做為西式管理學院的教材。
建立獨特優勢 對手難以取代
在奇異也經營的白色家電業,海爾不但穩坐中國第一,在每一季季報裡,它與國際領先廠商惠而浦的差距也持續拉近。2003年海爾搶下美國五成小型電冰箱市場、六成冰筒市場,登上全球排名第五。2004年中期,它更超越奇異公司成為全球第四大白色家電生產者。
海爾最擅長的,其實正是西方公司想經營亞洲市場時的弱點,即能夠以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提供優質服務。海爾的標準做法是,維修人員準時到顧客家中免費安裝家電,過兩、三天後再打電話做詳實的售後服務。顧客若有怨言或問題,公司會立刻安排後續服務,由另一組人員徹底加以解決,而且同樣免費。唯有顧客對產品完全滿意安裝才算完成。
這正是在中國或亞洲做生意的西方廠商很難匹敵的。海爾由此建立了白色家電業服務最好的形象,並從客服人員獲得的大量顧客反應裡,改進產品品質。
海爾現在也積極向海外發展,設置了22個域外製造中心,其中之一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該公司在美國的行銷策略,極類似本田汽車1970年代初吸引低階消費者首購汽車的做法,主攻大學宿舍和出租公寓房客,以品質可靠、服務好、價格低取勝而成為首選品牌。
針對標的市場 設計差異化產品
由於採取顧客導向成長策略,海爾在每個生產基地均配置設計小組,針對標的市場設計差異化產品,以提高市佔率,例如為中東國家設計的冷氣機,首重最大冷卻效果和經久耐用,在日本則重視更安靜、更小巧的機型。目前其研發經費為總營收4%,即使就國際家電業也算很可觀。海爾也是少數在印度建立研發中心和工廠的亞洲企業,不放過這重要的新興市場商機。這種重塑企業組織及其功能,以滿足顧客需要,已成西方管理學院的熱門討論主題。
海爾模式基本上是為組織內每個員工設定財務責任。像公司要求研發人員的創新必須值回票價,所以會持續追蹤由他們開發的產品所帶來的營收,再對照包括研發費用在內的總成本,直到成本完全回收並有盈餘為止。
奇異不再自視為製造商,當然會更著重於高階家電,特別是用搖控與人工智慧整合多種電子家電這一部分。奇異也會提供分銷商金融服務或資本貸款,以求充分發揮其實力。該公司無疑仍將是世上最受羨慕的企業之一,因為它有出色的管理團隊,絕佳的事業組合,使它得以受惠於全球經濟循環的各個階段和廣泛的地理區域。
奇異及其他跨國企業需要注意的是,海爾正快速擴張至五花八門的領域,如金融服務、製藥、旅館、餐廳和其他產業。從商業發展史的經驗知道,大規模多角化經營可使十分成功的公司,要不就是變成勇猛無比的巨人,要不就是變成絕跡的恐龍,這也是目前大陸企業發展中的一個特點。
(本個案摘錄自錢為禮、施振榮、朱博湧合著《雄霸亞洲》,天下雜誌出版;標竿學院華人大師系列課程「亞太成長策略」)
【2006/03/19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