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16日 星期一

光好聽還不夠 B&O打造格調之美

■ 劉煥彥
丹麥Bang & Olufsen公司(B&O)一向以製造頂級音響著稱,但對該公司執行長索倫森(Torben Ballegaard Sorensen)來說,光是製造好的音響還不夠,B&O還必須以獨特的美學設計、不斷創新來滿足挑剔的消費者。
在千變萬化的音響世界裡,現在最令索倫森自豪的產品是一款能隔絕聲波外洩的音響系統。他表示當安裝在奧迪(Audi)A8轎車內的新音響系統,轉到最大輸出的1,000瓦功率時,車子外面一點聲響都聽不到。這套包含14個喇叭、索價7,000美元的高級音響,其特點在於音響外殼可防止聲音的震動傳至車體,因此即使把重低音轉到最大聲,音樂都不會傳到車外。
重視格調
若要說設計與美學比科技和價位更能影響購買決策,B&O就是絕佳實例。該公司對格調的重視,不亞於聲音。
索倫森說:「B&O品牌訴求的是像在家裡一樣舒服,不論開車或住旅館都有在家中的感覺。當日常生活雜亂不堪時,你可以回到一個有效運作又寧靜的系統,完全把你整個人包起來。」
對B&O而言,美國還是個發展中的市場,六成營收來自每套售價25萬美元的家庭劇院,最高檔產品包括平面電視、音響系統和喇叭,以及可遙控操作的窗簾與燈光。
產品創新
走高價路線的B&O,也致力創新產品。它有一款外形像鵝卵石的銀色MP3音樂播放機,美國售價460美元,在蘋果電腦的iPod推出後才上市。B&O也與南韓三星電子公司共同研發Serene手機。B&O的獨特技術在於喇叭系統,運用特有科技平衡房間內的聲音。
今年慶祝創立80年的B&O,1990年代末期曾停滯一段時間,直到五年前索倫森從樂高公司(Lego)轉檯至此後,才漸有起色。截至2005年8月底止的六個月內,公司營收成長10%,股價表現也非常搶眼。
愈來愈多人買得起高級音響,是B&O業績轉佳的部分原因。鎖定金字塔頂端2%富有人士的B&O,營業據點密布歐洲,特別是英國、瑞士與德國,並擴展至新興市場。目前B&O在中國大陸有六家店面,打算再開14家。
B&O也是科技進步的受益者。消費者淘汰映像管電視,改買平面電視與家庭劇院系統。數位音樂下載時代的來臨,也促使民眾升級音響設備。
最重要的是,B&O的成長反映,市場對影音設備的需求是外型與功能兼備。由於市面上的產品五花八門,技術也越來越難駕馭,簡約反而成為賣點。蘋果iPod音樂播放機與iTunes軟體,就是因為設計得當才會大賣。
外型卓越
B&O獨特的風格可以回溯到幾十年前。從1920年代公司創辦人Peter Bang與Sven Olufsen製作的第一批收音機開始,B&O的產品設計就深受現代主義影響。
1960年代,B&O音響靠著搶眼的外型成功打進英國市場,至今依然聲名卓著。索倫森表示,設計具有長期成長的優勢,「當所有產品看起來都同一個樣子,美學就有其意義。」
B&O還設法簡化產品,不論安裝地點是家中、車內或旅館。索倫森說:「若你在飯店房間內只想看15分鐘的CNN,卻有四個遙控器擺在面前,你只會放棄這個念頭,走到酒吧喝一杯。」
由於B&O走高檔路線,顧客年齡層通常高於一般消費電子產品的買家,而且更富有。索倫森指出,顧客通常會在新廚房、汽車或B&O家庭劇院中,做一個選擇。
B&O的產品昂貴,龐大的系統又需要到府安裝服務,有其行銷上的困難,因此B&O逐漸把重心擺在開設自營店,並與建築師或室內設計師合作。
技術取勝
B&O也面臨多項挑戰,包括如何讓顧客相信B&O不僅提供好的設計,還有優異技術。索倫森透露,產品耐用是吸引德國與瑞士客人上門的原因,不過廉價電子產品的耐用程度不斷提高,一套音響系統用個十年已經不稀奇了。
另一項挑戰是B&O太著重高級市場,可能與年輕人脫節。為此該公司推出一些「廉價」產品,包括零售價850美元的手提收音機、2,750美元的家庭音響系統,以及1,200美元的一對喇叭。
這種價位仍不足以吸引消費大眾,但B&O想在擴大訴求範圍之餘,避免急劇改變產品方向。索倫森說:「我們的核心顧客不變,但我們想吸引新加入者。只要價格得當,這是做得到的。」(綜合外電)
【2006/01/16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