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15日 星期日

商管學院個案教學 挑戰傳統

■ 陳珮馨
沸騰好一陣子的個案教學法,正逐步導入台灣的商管學院教育,不但提供傳統教學一個反思的機會,也順勢挑戰既有的學術架構。
赴哈佛取經 發展本土個案
去年台灣三所商管學院的教授親赴哈佛商學院研習個案教學法,今年元月又將有七所商管學院的39位教授,再度到哈佛商學院取經。這些教授們重拾學生身分,親身體會個案教學法的衝擊。
回到台灣,個案教學法持續發酵。也是推動者之一的台大EMBA執行長李吉仁,把個案教學法區分成三種層次,第一層次是教學法本身,第二層次是教學法配合好的個案,第三層次是不但有好的個案,還發展出本土個案。
台灣的個案教學目前勉強停留在第一層次。從學術市場的角度來看,「誘因不足」是商管學院教授難以投入個案教學的主要原因。
由於教授的升等績效都要看學術發表,教學本身和升等的關連性不大,多數教授忙著應付升等、趕著投稿學術期刊,時間就已經飽和了。
供需斷層 難真正落實
李吉仁長期投入個案教學,但也因此研究、教學兩頭燒,忙得不可開交。他表示,台灣大專院校還是以研究為主,明顯忽略「教學」,也因此個案教學法雖然能帶來很好的教學效果,但「供需」之間沒有市場,除非先締造好的環境,否則很難真正落實。
即使如此,李吉仁還是堅持個案教學法值得發展,不但能協助學生脫離死板的課本,進入真實的情境分析,「教學法」的變革,還可以改變老師的教學習慣,甚至顛覆傳統的教學關係。例如,傳統教學以老師為中心,學生默默聽講,個案教學卻是以學生為中心,老師只是提供一個討論的平台,甚至要從一味說教的角色,轉而學習「聆聽」。
教室的空間安排也是一大變革。傳統教室是老師一人獨尊,學生全部面向同一方向,毫無彼此互動的空間。但是標準的個案教學教室,必須圍成ㄇ字形,大家彼此看得見,黑板也是環繞全場,營造自由暢通的學習環境。台大管院正在積極籌建「合格的」個案教學空間,預計今年中就能落成。
個案教學法也在無意間,成為教授之間的交流平台。去年開始,一些跨校的商管教授組成研究團隊,透過國科會計畫,逐步累積本土個案。台大管院也展開課程革新,積極研發每一堂課的個案教學方式,希望結合眾人之力,規劃標準化、一致性的個案教法。預計今年6月所有的EMBA課程架構會大調整,營造更適合討論的學習環境。
李吉仁感嘆地說,教授平常各忙各的、很少坐下來聊聊彼此的教學心得,討論個案教學法等於創造一個機會,讓大家交流分享。
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哈佛商學院教授長年累積出一套精準的個案教學流程,連每一時段的教學內容,都列得非常清楚,並且不斷修正。
也就是說,不管是哪一位老師來教個案,都能遵循既定模式,達到一定程度的教學效果。
尚未標準化 全靠教授功力
台灣的個案教學法還無法如此精準。李吉仁表示,目前只能做到「頭尾一致」,也就是透過多方蒐集,提供授課老師較具一致性的教學素材,同時訂出最終的教學目標,期待授課老師盡力達成,至於個案教學的「過程」,到底如何激發學生互動和討論,尚無法提出「標準化」作法,只能靠教授的個別功力。
事實上,個案教學極具挑戰性,授課老師要對個案很熟悉,還要懂得引導學生討論,也要隨時準備迎接學生的各式難題。尤其是EMBA課堂,學生都有很強的實務經驗,老師更是要有兩把刷子,才能順利接招。
也因此,台大管院把EMBA學員視為第一批應用個案教學法的對象,一旦教授有能力在EMBA課堂上,掌握個案教學的真諦,以後推廣到MBA或大學部課程,都會相對容易許多。
【2006/01/15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