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10日 星期五

Wintel命運共同體 莎喲娜啦?

■ 編譯孫蓉萍/本報東京九日電

美國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實質上支撐了「Win-tel」軟硬雙雄的成長,如今IBM告別個人電腦產業,使美國資訊科技企業不再是「命運共同體」,對Wintel 也造成考驗。
日經產業新聞9日報導,IBM和英特爾及微軟公司合作,1981年推出IBM個人電腦,隨後個人電腦產業蓬勃發展,IBM對這兩家公司的成長貢獻良多,如今IBM功成身退。
IBM出售個人電腦部門給聯想集團,對美國超微公司(AMD)來說是一大利多。IBM的中央處理器(CPU)向來使用英特爾微處理器,接下IBM個人電腦部門的聯想集團,將同時採用英特爾和超微(AMD)的產品。超微主管說:「現在是超微打入全球第三大個人電腦品牌的絕佳時機。」
英特爾對於不用超微的個人電腦廠商實施折扣優惠措施,並承諾在需求旺盛時優先供貨,而且提供未來產品的詳細開發資訊,全力阻止超微擴大占有率。原本也採用超微產品的美國戴爾公司也在全球占有率急速成長的情況下,2001年起只用英特爾的產品。
像IBM和戴爾占有率高的大型廠商,確保供應量是最重要的課題,零件供應量必須穩定。不論喜不喜歡,它們和英特爾形成了命運共同體。
北京市政府與微軟原本簽約採購360萬美元的軟體,上個月底合約突然取消,一般認為原因是輿論批評這項措施違反中共政府優先使用國貨的政策。微軟和聯想集團之間,是否能建立和IBM及戴爾一樣的良好關係,還是未知數。
個人電腦產業進入爆炸性成長階段的1990年,IBM研究開發費用65.54億美元,英特爾只有5.17億美元,微軟更只有1.8億美元。後來這兩家企業在巨人IBM開墾的資訊科技市場開花結果,迅速成長。
不過資訊科技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光靠IBM不足以帶動市場成長。IBM逐漸淡出以消費者為訴求的市場,改以企業為服務對象,同一時期,Wintel投入的資金不斷增加。2003年IBM的研發費用是50.77億美元,微軟達到65.95億美元,英特爾則是43.6億美元,三家公司旗鼓相當。
2001年8月在IBM個人電腦誕生20周年的紀念儀式中,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茲對IBM表達謝意,他說:「1984年IBM公開『PC/AT』的基本設計,造就了無數相容機種廠商,引爆了個人電腦產業的發展。」2001年個人電腦產業卻因為資訊科技泡沫瓦解,首嘗挫折滋味。比爾蓋茲向IBM表明謝意時,可能正是脫離命運共同體的開端。
【2004/12/10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