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邱伯浩】
專案團隊從專案發起到結束的過程中,所處的組織、供應商環境及社會、國際環境,統稱為專案環境(project context);專案在發起前如能正確評估、分析專案(內外)環境,不僅對專案完成有極大幫助,甚至直接影響專案成敗。
先從專案外環境談起,應該評估專案所會面臨或是將要面對的國際、產業、生態、文化、社會、政治等環境,這些巨觀的環境不但會引發專案的需求,而且也會限制專案的運作。
以兩岸交流為例,從2008年馬政府上台之後,兩岸關係密切交往,尤其是在經濟上合作交流。若是公司目前發起的專案是跨兩岸投資案,那就要密切注意兩岸會談下的各種議題,例如金融合作議題,會影響資金的取得及匯差;三通議題會影響物流成本;人才交流議題會影響專案團隊晉用等。
這些相關因素,都會直接影響跨兩岸投資案的需求增大或減少,或是增加專案執行的利基及限制。所以,評估專案外環境,對專案的成功與否相當重要。
專案有大有小,大型專案必須重視內、外環境的評估分析,而小型專案雖受外環境影響較少,但是內環境評估分析相當重要。
專案內環境的評估分析,須注意組織相關聯的組織及個人評估,如客戶、供應商、關係人、外包商等;此外,在組織內部的環境評估方面,須注意專案成員的「個人」專案管理能力及「組織」專案管理成熟度,這兩個因素最直接影響專案的成敗。
個人專案管理能力需要透過訓練學習,才可能養成。依照IPMA(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的界定,個人專案管理能力包括28項主要知識、14項額外知識及18項人格特質(例如整合、評估、領導、溝通等),最後取得「專案管理師」證照,就被認定具備基礎專案能力;不過,要成為成熟的專案經理人,必須還要在執行專案中學習,才能不斷自我提升專案管理能力。
組織專案管理成熟度的重點,在於執行專案的制度與系統是否順暢,最成熟的公司總是能以組織系統來「持續改善」專案管理成熟度,並因應環境的改變。
國內企業如台塑集團及日本如豐田汽車的公司文化,就是落實「持續改善」,確保公司內部專案管理制度及流程,永遠領先同產業、甚至全球。
(作者是台灣專案管理學會產業發展副主委)
【2009/05/1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