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24日 星期二

人格特質決定用人格局

■ 薛中鼎
我的第一個工作是在一家大規模的美商電子公司。某一天,公司老闆威廉斯和我們這群經理人培訓班的菜鳥談話。他一開始就直截了當說了兩句話「什麼是管理?管理就是經由人來把事情做好 !」乾淨俐落,令我終身難忘。
後來,我在政大讀MBA,再到美國讀博士。讀了很多艱澀的定義,反而無法留下深刻印象。這麼多年來在企業界工作,一談到「管理」,我就會想到那位美商老闆,想到他一擺手、舉重若輕的那句話「管理就是經由人來把事情做好」。
經營企業以人才為本,這句話誰都懂。我後來在大陸經營公司,也常和公司的經理人、其他公司的老闆,談論中興以人才為本的大道理。禮記禮運大同篇有一句話「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有段時間,我把總經理的工作就定位在「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這八個字上。
舉才侷限難免
閱歷讓人成熟。當我經歷過一番事業的動盪之後,對所謂的知人善任、用人唯才的道理,有了更多的領悟。我深切的領悟到任何一個企業經營者,都會有用人的迷思與侷限,這對企業的經營與發展會有重大的影響。
可以三國人物來觀察用人的迷思與陷阱。
諸葛亮是思維周密、道德水準很高的讀書人,所以他喜歡用知識份子。諸葛亮寫了著名的出師表,大舉北伐。他重用知識份子馬謖,做軍隊的司令官。不幸的是,馬謖是個理論家,卻不是好的司令官,終於導致街亭之戰的大挫敗。
相對的,蜀漢的勇將魏延,有勇有謀,獻上兵出子午谷,突襲長安的奇策。但是魏延畢竟是個大老粗出身,所以一直無法得到知識精英諸葛亮的賞識與重用。他的計謀,也無法被認可。諸葛亮的用人迷思,就是知識份子愛用知識份子。
人格特質使然
劉備帶人很重感情。因為他重感情,所以得到核心幹部群真誠的擁護。但是他的用人格局,也因而受到很大的侷限。多少年來,劉備的主要核心人才,就是他的老兄弟關羽與張飛。其實關羽與張飛都有很大的缺點,根據史書記載,關羽善待卒伍,而驕于士大夫;張飛敬愛君子,而不恤小人。關羽與張飛兩個人性格上的弱點,最後都導致了他們悲劇命運的下場。
另外,年輕而又驍勇善戰的馬超,是個將才,曾經大敗曹操。後來,馬超投靠劉備。但是,馬超與劉備缺乏歷史感情,投靠劉備之後,他就沒沒無聞。劉備用人的成功之處,是因為他重感情。不幸的是,重感情也成為他用人的一大致命傷。所以,劉備的用人迷思,是很重感情。
曹操小時候是個混混。史書對他的的記載是「少機警,有權謀,好飛鷹走狗,遊蕩無度」。曹操的家庭背景也很怪異,他的老爸是當權太監的養子。所以,他與統治階層的社會關係很好。但是因為他是太監的親屬,所以他的社會地位似乎不高。曹操因此也不太在乎社會的門第問題,他對士大夫的身段觀念很薄弱。
曹操自己愛讀書也愛混,又不受一些傳統觀念的束縛,所以他的用人格局,反而比較恢宏。他很清楚瞭解各種各樣的人在想什麼、要什麼、能幹些什麼。所以,不論是將相出身的名門子弟、飽讀詩書的知識份子、還是社會低層的混混,曹操都可以知人而善任。《資治通鑑》對曹操的用人格局,給了很高的評價。在亂世,曹操不受限制的用人格局,讓他成就了一番事業。問題的關鍵是,曹操有這樣的人格特質,才能有這樣的用人格局。
答案就在自己
「用人唯才」這句口號誰都會喊,但是用人最大的侷限,還是在於用人者本身的人格特質。楚霸王項羽,自信自己天下無敵,當然用不了身邊的韓信。十多年前,我在一家本土投資銀行任企劃處長,當時的總經理自認是策略大師,我們很快學會了,最好多多揣摩老闆的想法,或是依據老闆的明言暗示、甚至會議紀錄,去寫漂亮的申論題。當然,有些人把這種磨練視為培養自己韜光隱晦、動心忍性的功夫,一旦有其他好機會,就會和老闆互道珍重再見。
「知人善任」,主事者要有足夠的學養、足夠的社會歷練。一般而言,老闆的用人決策,都會有個人人性面的考量,每個人都喜歡用讓自己覺得舒服的人。或者說,至少不會用一看就覺得討厭、不舒服的人。
所以最後的結果,通常都是張三用張三的人,李四用李四的人。台大的用台大的,軍校的用軍校的。用人用到最後,所用的人反映出自己本身的人格特質。如果主事者還要感歎,為什麼身邊沒有足夠的人才?真的要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最好從審視自己的人格特質做起。
(作者曾任滾石中國總經理、中華開發企劃處長,現任育達商業技術學院副教授,ctshueh@hotmail.com
【2005/05/24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