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健全 林貞美整理
中小企業的經營活力及靈活彈性,為我國創造了一波波的經濟成長。不過,近年來由於中國大陸及其他新興工業國家的崛起,挾其低廉土地、勞力的優勢,逐漸侵蝕中小企業的競爭力。
另一方面,進入網際網路時代,產業電子化的商機、衝擊與對產業結構的影響、新通路或商業模式的建構等,均對中小企業的競爭力影響至鉅。此外,隨著網路的普及、國際資金和技術人力的流動,競爭進入無國界時代,加上無論科技產業或傳統產業或多或少都有大者恒大的寡占化趨勢,也對中小企業的生存及永續發展帶來相當大的挑戰。
中小企業強化競爭力的策略,不外乎研發、創新、建立品牌及e化,期以提升產品附加價值,提高差異性,或改善供應鏈效率,來提升競爭優勢。
善用外部資源 追求創新
在研發、創新策略方面,中小企業人才、資金、資訊不足,技術基礎較薄弱,自行研發能力不強,可以依賴外部資源,透過共同研發、策略聯盟等形式追求創新,甚至透過學校的創新育成中心,降低研發成本與風險。
巨大機械公司結合工業技術研究院的技術,研發成功碳纖維車架,大大提升自行車的附加價值,更以捷安特(Giant)品牌行銷全球,闖出今天的局面。美國設立研發中心,並蒐集市場資訊,是正新輪胎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跨領域的交流或技術應用,往往也是創新的源頭。例如將IT技術導入機械、紡織業,或將奈米技術、微機電技術導入傳統產業,均可再造競爭優勢。
利用新材料也是創新的手法之一,例如法藍瓷(Franz )公司一開始利用防彈玻璃材質研發陶瓷工藝,以避開和國外代工廠商的利益衡突,並在紐約禮品大獎賽奪冠,對提升公司知名度助益甚大。
台灣廠商過去太偏重製程、產品的創新,事實上,通路及商業模式的創新也值得正視,以星巴克(Starbucks)咖啡為例,利用咖啡店的通路來推銷高品質咖啡,取代以往以超市為通路的平價咖啡,成為創新的典範。
在品牌、行銷策略方面,市場的選擇及產品的定位相當重要,例如歐洲人的品牌忠誠度高於美國,就相對適合台灣中小企業開發,合勤、居易等公司在歐洲無線通訊產品市場已占有一席之地。
品質研發 成功關鍵
在產品方面,主流產品競爭劇烈,必須投入較多資源,中小企業不不妨專攻非主流的利基產品,只要產品有差異性,就比較容易突破通路障礙。授權品牌或異業結盟共創品牌,也是可行之道,例如最近日本豐田汽車、花王、松下、朝日啤酒攜手共創Will新品牌
當然,品牌、行銷成功的關鍵仍在於產品品質及研發實力。南韓三星電子快速崛起,憑藉的是堅強的研發、設計實力,贏得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進而產生綜效。
推動e化,除了降低交易成本,可以提供顧客更客製化的服務,如精品品牌Gucci以網路和主顧客進行訂製服務的雙向溝通,進而「鎖住」消費者。高雄加工區的益大成衣推動e化,除了縮短供貨時間,更可以藉由互通資料庫,了解大客戶各個營業據點的安全存量,以隨時補貨。
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也可尋求政府資源的援助,如主導性新產品開發辦法、鼓勵中小企業開發新技術推動辦法、中小企業升級轉型計畫、台灣技術交易市場計畫等。
(作者是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經濟所所長 。欲查閱本系列所有文章,請上www.ibm.com/tw/gmb,點選Express A+系列企業專欄)
【2005/04/21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