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9歲、北京萬通實業(地產)董事長馮侖,在大陸是一個開創型企業家。說話有魅力,內容深具人生哲理,素有「地產思想家」封號。1991年他創辦萬通,創業基金僅人民幣3萬元,贏得人生第一桶金。 1993年,馮侖主導成立北京萬通地產,截至2008年9月30日,上海A股上市的萬通,總資產達人民幣83.82億元。從3萬到83.82億,馮侖成就了中國最具價值的房地產公司之一。 如何看台灣?要不要投資台灣?直言敢言、又十分幽默的馮侖,在訪問中,經常讓聽眾哄堂大笑。以下是專訪精華: 問:你對台灣整體印象如何? 答:我對台灣的興趣是在中央黨校讀碩士時,學校有「反動期刊閱覽室」,我在裡面看到蔣公文集,還看到了蔣介石去世時的畫冊。畫冊一打開,老百姓哭的啊,讓我很納悶,這個人不是壞人嗎?怎麼跟毛澤東去世的時候一個樣呢? 我又把毛澤東逝世的紀念冊拿來對照,看起來怎麼都一樣?我想這兩個人都騙了我,兩個都不是好人。此後我就有興趣研究台灣,看三民主義,看黨外運動。 後來我做生意去了,但是我一直有個感覺,過去幾十年來大陸的改革開放,港澳地區對大陸的經濟變化起了很大的影響,但是未來,大陸將進入社會政治改革階段,台灣會是很好的參考。 勤來台灣 感覺很安心 所以我又去中國社科院讀博士,論文就是寫台灣,題目叫做《兩岸統一後的國家結構型式研究》(現場大笑),2003年拿到博士。 在那之前,我來過台灣兩次,近幾年只要有機會我就來。我勤來台灣,對於我觀察大陸未來政策與社會走向是有幫助的。我立志要成為大陸企業最瞭解台灣的人,這樣我才有機會。我已經來台灣九次,算是大陸企業家中最多次的吧。 問:既然你來這麼多次,對於最近兩岸氛圍,有何感受? 答:現在來台灣,感覺是比較安心。以前大家是心神不定,不知道會出太陽、還是下雨,但是現在至少知道在2012年前,兩岸會和平交流、發展經濟、擱置爭議。 為了多瞭解台灣,我什麼地方都去。去過眷村、去過永和市豆漿老店、去過三溫暖、住過汽車旅館,穿街走巷。 我第一次是隨海南島農業代表團來台灣的,那一次我見到了王永慶。他說了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一個人要成功,一生只有一個機會,沒有很多機會。他說,你所在的地方經濟起飛了,機會來了,你要逮住,你就成功了。 大陸開放 給人們大機會 台灣戰後的機會讓他成功,大陸改革開放讓我們有很大的機會。現在大陸的機會更多,因為成長的過程並未結束,還在繼續成長,只是需要更多的專業與規範。 問:除了瞭解台灣,到目前為止,對於投資台灣有興趣嗎? 答:從房地產來看,台灣市場太小,不太有吸引力,但是對一部分地產商來說,卻是吸引力很大。同時對大陸業者而言,來台灣能不能賺到錢呢?因為目前沒有前例可循,所以不知道。 第三個就是跟台商進入大陸初期一樣,大陸企業來台灣,還不知道要跟誰合作。 問:台灣當局對於大陸房地產業者是否能來買房,相關政策也還沒敲定。 答:台灣這邊現在還是不能隨便過來,若想要讓大陸人在台灣投資房地產,台灣得有個政策,只要大陸人在台灣買房,你要給他通行的便利,家人也要同時可以進出,否則買房子就不方便了。 台灣要發展觀光度假不動產,市場還是來自大陸人,不會是台灣人。所以,一定要讓大陸的人可以隨意過來。 當下應該要有些政策,第一,鼓勵我們來投資做第二居所,第二,給予投資者和置產者很多進出的便利。 我感覺,台灣政策一直都是「抽象肯定,具體否定」,長期以來都這樣。抽象肯定就是只會喊口號,但是一件也沒有通過,而且還要查你資金來源。法律上也還沒突破,因為投資牽涉到人民幣的進出。 另一個問題是在大陸,我們出來投資要通過審批。但是,大陸審批起來也是很麻煩,對台灣的投資,是列入國內投資?還是國外投資?大陸是反過來,「抽象否定,具體肯定」。 問:如果情勢可以,你最先想在台灣做什麼投資? 答:休閒度假屋,台灣的北邊比南邊有些吸引力,南邊風較大,城市也不如北邊有意思,北邊的吸引力大些。 問:你對商辦就比較沒興趣? 答:現在台灣商辦平均的報酬率比大陸低,約4%。在台灣做商辦,有兩種可能,一是找到報酬率較高的,一是標誌性物業,若有機會做財務的重整,加入大陸的客層,提高回報率,也是可以考慮,這也要再接觸再看。 問:你前進紐約世貿中心,從大陸擴張到世界,有人說你是大陸最有氣魄的地產家。你怎麼看? 答:我們做事情是這樣,「察於未萌,投資未來。」這八個字也都印在名片上。要能投資未來,最重要的是能察於未萌,注意那些剛剛出來的,就是投資在還沒被人注意到的,就像《韓非子》說的:「智者察於未萌,愚者黯於成事。」 投資未來 拿上帝當對手 我一直認為我的競爭對手,是真主和上帝。因為神無所不在,你就應該無所不去,神無時不在,你就必須無時不思考。所以我世界各地到處跑,就是要跟祂做鄰居。 我前一陣子去以色列、古巴、非洲,把這些社會主義國家看一遍,還去了阿富汗,明年上半年還想去伊朗。對我來說,就是看別人看不見的地方,算別人算不清的帳,做別人不做的事,這是我認為一個企業領導人最重要的一點。 如果你看別人看得見的地方,只能在成本和規模上跟別人競爭。算別人算不清的帳,是最難的。機會成本、可能性、將來的變數,都是很難算的。 (本文摘自元月號《遠見雜誌》) 【2009/01/01 經濟日報】 |
2009年1月1日 星期四
遠見人物》馮侖 做人家未做的事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