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5日 星期五

美食會友 大廚化身觀光大使

隨著台灣經濟轉型,原本不受重視的餐飲服務業,逐漸成為新顯學。台灣正力推觀光產業,餐飲業外銷無疑是最佳的觀光宣傳管道。

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研究員董正玫表示,餐飲是讓其他國家潛在觀光客接觸台灣的最自然方式,透過餐廳的裝潢和美食,外國人可以初步了解台 灣文化,再加上廚師的解說,更能引起他們來台旅遊的興趣。每一位廚師都是台灣在當地的親善大使,也是推展觀光的最佳代言人。

根據觀光局統計,最能吸引外國人來台旅遊的主因,台灣菜餚和美食排名第二;另外,觀光客眼中認為台灣最好的是人民友善,接著是菜餚,顯示餐飲在觀光產業占 有極重要的地位。另外,有關異國飲食文化感受的一項調查指出,很多消費者認為在異國餐廳用餐,是學習不同文化的一種方式。

最佳觀光誘因…美饌佳餚

早期,華人出國奮鬥多選擇開餐廳。2006年歐洲中餐廳分布資料顯示,法國有8,000家、德國有7,000多家、英國有9,000家中餐館。在英國,中餐廳占各式餐廳的四分之一,八成華人以餐飲為生。海外中餐館雖多,但和台灣的連結度並不高。

以觀光服務業掛帥的泰國政府,多年前開始有計畫輸出泰式料理,頗值台灣學習。

在政府主導下,泰國各部門整合資源,砸下5億泰銖推動「世界廚房計畫」,設立CTKW和NFI兩個機構。

泰國透過「單一窗口」提供服務,並推動品牌加盟及廚師專家海外計畫,提供有意在其他國家開設泰式餐廳的投資客完整支援,並和海外廚藝學校簽訂合作計畫,且 施行嚴格的餐飲評鑑制度。有意投資者只要提供資金,世界廚房計畫就能幫他們在當地開出一家餐廳,成功的讓泰式料理站上國際舞台。

泰國世界廚房…計畫輸出

目前,泰國政府在全球開了1.3萬家餐廳,地點遍及94國,台灣已設21家「泰精選」餐廳。透過輸出泰式料理,泰國也大量輸出廚師,除了在海外設有廚師訓練學校外,經過政府訓練的泰國當地逾1,000名廚師,可以隨時出國服務。

經由世界廚房計畫,泰國不但達到觀光宣傳目的,也提供國人就業機會,更重要的是,泰國生產的香料和農產品,能以更好價格輸出海外。

泰國餐飲業輸出成果斐然,吸引亞洲各國競相效法,日本、大陸和韓國都已有計畫輸出廚師和特殊食材;集合各種中式料理菁華的台灣,也應急起直追,否則一旦被中國大陸超前,就很難扳回。

董正玫表示,台灣餐飲業除了口味多變外,精緻度更在中式料理界獨步全球,已具備足夠條件對其他國家,甚至是中國大陸輸出。就她觀察,台灣餐飲有許多特色,特別是和文化的融合,如食醫結合的特殊餐飲(月子餐、養生餐、素食餐及甜品飲料),就很適合輸出。

但她也指出,國內餐飲業還有許多面向可以再加強,如故事性稍嫌不足,還不足以支持具吸引力的文化意涵。以泰國為例,為了切入中高價位市場,以「皇室料理」作為訴求。

此外,裝盤擺飾和餐廳布置上,國內業者仍未找出獨特的文化品味和氛圍,如泰式餐廳門口大多會擺大象或造型特殊的佛像,讓人一目了然。

為提升我國餐飲輸出品質,業者應該制定一套評鑑制度,藉以調教餐飲的內涵和品質。另外,在餐飲科技的研發上也要更用心。以泰國為例,除了將開餐廳的流程模 組化外,為了讓泰國農產品也能獲益,在政府獎勵下,食品廠商將多道皇家料理設計成半成品,以米、麵及家庭料理三個品牌外銷。

台灣已有不少餐飲業者開始把觸角伸向海外,且表現亮眼。如鼎泰豐在日本、新加坡、美國、韓國、中國和印尼都設有據點;欣葉集團進軍中國大陸和新加坡;傳香國際進駐香港、紐、澳、印尼和新馬;王品集團前進中國,鬍鬚張在日本開分店。

鼎泰豐小籠包…登上國際

沒有政府的奧援,他們透過獨資、品牌授權、區域授權或合資經營的方式,在海外成功的攻城掠地;如果有政府的支持,相信可以加速發展。

國內餐飲業者赴海外發展,以鼎泰豐成績最為傲人,1993年元月,獲選紐約時報全球最具特色的十大餐廳,一砲而紅。鼎泰豐成功的關鍵是,導入資訊系統及建 立一致的標準,以維持最高品質和模組化生產,拉開和其他競爭者距離,也能快速在海外展店。目前,鼎泰豐在九個國家共有44家店,一年賣出1億個小籠包,創 造年營收約60億元的餐飲王國。

鼎泰豐用科學方法控管原物料,所有流程都標準化,分析麵粉中的水分、鹽分和糖分等,歸納出最適當的比例,建立「皮5克、餡16克、打摺18次」的標準;除 了小籠包在現場現做外,其他商品都以人工為主,機器為輔的方式製作,大幅提高食物鮮度。廚師訓練也有一定流程,一律從學徒做起,平均訓練時間一年,上百位 廚師隨時可以支援海外分店。

在外場服務方面,鼎泰豐也大量引入資訊管理,以縮短客戶點餐時間,並在5分鐘內上菜。在點菜系統上,鼎泰豐找出客戶最常點用的套餐模式,連是否加蔥也可以直接設定。

點菜系統也會針對不同國籍的客人調整出菜順序,如歐美人士喜歡先喝湯,再吃菜,服務人員只要一指就能全部搞定。

董正玫建議,想成為鼎泰豐第二,大力拓展海外市場的餐飲業者,須先釐清幾個步驟:

第一、找出外銷餐飲(商品)的文化意涵,讓飲食文化成為資產,並從中找出可以不斷創新、提升吸引力的元素。

第二、外銷商品是否具故事性及在地化優勢(食材或配料須從台灣取得,不易被模仿)。

第三、商品的品質、精緻度及定位是否具國際水準。

第四、輸出區域抉擇,包括考量輸入地點和台灣的心理距離;即輸入地點能否接受中式餐飲,初期最好選擇大中華地區及亞洲;另外,用何種方式進入市場,也是外銷成功的重要關鍵。

第五、是否培養足夠外語人才參與烹飪教學、導覽介紹及國際推廣。

政府扮火車頭…成功關鍵

餐飲業要外銷成功,政府須扮演火車頭角色。董正玫表示,政府應仿效泰國政府,成立「單一窗口」,提供有意在海外開中式餐廳的本國人或外國人輔導和商情資訊。但目前我國尚未發展有效系統,無法統合各單位資源。

泰國的世界廚房計畫由NFI和CTKW負責整合所有流程,包括建立機制、食材供應、資訊分享、研究發展、品牌行銷及商務發展。為了解市場,他們會邀請特定區域的商務人士舉行研討會,以了解當地的文化特色和需求。

但在台灣,這些工作分屬經建會、經濟部商業司、工業局、教育部、農委會、文建會、外交部和觀光局等單位管轄,如果無法有效整合,我國餐飲業外銷恐怕只能靠民間業者獨挑大樑。

【2008/12/03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