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12日 星期日

趨勢展望》跨國談判 搞懂對手文化

【經濟日報/賴香菊】
隨著全球化電子商務的進展,跨國間的供應鍊協同合作及海外委外作業日益普遍,跨國商務談判已日趨普遍,語文能力、文化衝擊、社會政經法令的差異,都是進行跨國談判任務的挑戰。 談判人員常常會因為語文能力限制無法暢所欲言,導致無法化解談判危機或是只好讓步;也可能因為無法瞭解對方真正的意圖,而提出錯誤的回應。
孫子兵法中提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瞭解自己、瞭解對手,是談判成功的要件。
不同文化對於衝突處理方式可能有所差異,例如,歐美等人士在談判中可能較拘限於針對談判任務就事論事,但亞洲人士有可能會擴及任務外的對話,因為這些對話可能是談判成功的關鍵因素;不同的社會政經法令之下,可行的方案也可能有所不同。如果對對手的文化及社會政經法令缺乏瞭解,擬出的對策可能無法成功,甚至使雙方關係惡化。
就二岸間的商務談判而言,雖然沒有太大的語文溝通問題,在文化、社會、政經、法令方面,以及用字遣詞仍有很大的差異,瞭解不夠時,可能處處碰壁。
網路時代加上全球化電子商務競爭激烈,需要快速決策與溝通協調,帶動了電子化談判(e-Negotiation)的發展,也就是透過線上進行談判,目前普遍的應用是透過MSN、Skype、視訊會議、e-mail等,以及專門為支援線上談判開發的系統,如Inspire。
線上談判和實體面對面談判,可能有許多差異。見面三分情,面對面無法提出的要求,可能透過線上就可以輕易提出;面對面有及時回應的壓力,透過非即時的線上互動,也許可有更多時間好好思考策略與回應方式;面對面有很多肢體語言,但透過網路,即使透過視訊,能看到對方,但還是和面對面有差異,因為對方可能故意掌控鏡頭,只呈現對自己有利的部份;或者是有些人不習慣這樣的線上對話,原來可以侃侃而談,透過網路卻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這些線上與實體談判的差異,都是未來談判需要注意的事項。
(作者是中山大學資管系教授,李小芬整理)
【2006/11/1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