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14日 星期一

兩岸論壇》走一條零汙染的經營路

■ 陳珮馨
近幾年,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呼聲甚高,不但台灣急著從中尋求出路,中國大陸也連忙起步,兩岸都體認過度發展經濟的局限,嘗試結合文化和經濟,走出一條零汙染的永續途徑。
世新大學日前舉辦「2005兩岸新興產業發展研討會———科技與文化創意之融合」,邀請兩岸學者共談文化創意產業的機會與限制。
廈門大學海峽兩岸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李非認為,台灣的製造業、服務業走到了極限,創意經濟應是未來的生產潛力。
尤其,台灣過去發展勞力密集產業,產品生命周期平均十到15年,之後雖發展技術密集產業,但在1990年代後期大量移往中國大陸,相對而言,文化創意產業較不受生命周期影響。
對於中國大陸而言,文化創意產業也是重要的時代議題。經濟界雜誌社高級顧問陳明德表示,中國大陸改革開放至今20多年,發現光講經濟發展是不行的,社會發展要包含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尤其企業發展更不能離開文化,16屆五中全會發展規劃建議裡,特別強調「創新」,也就是文化創意產業的精神。
文化內涵表現 台灣須加把勁
分析兩岸文化創意產業,李非認為兩岸互補性高。台灣的發展優勢在於起步較早、產品品質較高、知識產權保護較完整、市場體制完善、生活水準和消費能力高,加上創意能力、創業觀念較好,在人才管理上占優勢。但台灣過去產業政策過於偏重技術,加上國內市場較小,創意產品需要外銷,尤須依賴中國大陸市場,才能打開知名度。
相對的,中國大陸起步晚、市場較不發達,人才、核心技術、專利保護上都仍不足,不過,中國大陸開放服務業的機會越來越多,近幾年影視產業逐漸起步,豐富的文物資源也是極好的資產,西方的文化產業也不斷進入大陸市場。
談到文化創意產業,科技與文化創意的融合是關鍵,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長溫肇東認為,愛知萬博會就是科技和文化創意結合的最佳寫照,過去強調科技發展的「技術博」,已經轉變為關心永續發展的「文化博」,透過體驗的方式,來傳達無形的文化思維。
回看台灣,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所長劉尚志指出,台灣在建築方面學得很快,但在文化內涵的表現上,顯然還有一段差距,尤其是和南韓、新加坡比較起來,台灣的文化創意表現並不理想。
強調環境保護 營造好文化
中國海洋大學教授王若雄表示,愛知萬博會的中國館還停留在歷史、文物的呈現,不是真正的文化創意。他指出,科技和文化創意必須圍繞環境保護,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並且營造好的展示情境,才是真正的「文化」。
他也認為,文化內涵還要和城市發展結合,尤其中國大陸近年城市發展快,大拆大建的結果,造成城市文化發展的災難和斷層。他提起本身居住的青島市,最美的地方就是老社區,應該保留原有的建築物、街道和老樹,利用技術讓老東西發揮昔日光彩。
另一方面,好的文化創意產品也需要足夠的行銷通路,劉尚志表示,電影「十面埋伏」、「英雄」拍得再好,若沒有西方的行銷通路,就無法有這麼大的影響力。能發揮多少產值也是重點,任何文化產業最初都是創新發明,但接下來,就要講究生產效率化。
在文化創意產業化的過程中,如何維持文化內涵,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所教授朱宗慶表示,「文化創意產業」是三種不同的組合,創意是表現形式,產業是讓文化加值、增加參與人,但在產業化的過程,往往會忽略文化內涵,或把內涵當成產品看待。
站在表演技術的角度,朱宗慶提出文化創意產業的挑戰。首先,掌握全局的人,必須兼具商業創意和藝術眼光;其次,行銷通路有待進一步擴大;最後,文化產業最大危機,是為了迎合消費者,放棄核心藝術,或者用便宜的方式,做出讓他們迅速滿足的產品。
以人文專業創造品牌
朱宗慶強調,文化需要時間累積、需要投資,而且不容易看到結果,因此較難為台灣政府和企業接受,若是一味推廣文化創意,尤其是表演藝術,反而可能讓文化變質。
積極作法上,朱宗慶認為,應該以人文專業創造品牌,塑造有品質的競爭力,政府角色尤其重要,應該協助企業精神融入文化;其次,創意產業的價值也涵蓋周邊環境,兩廳院若能加強周邊建築、發展文化園區,創造的產業價值應該不低於信義區。
生活中落實文化體驗
世新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徐木蘭表示,談文化創意產業,除了文化展示的情境,更重要的是生活體驗,文化落實的過程,必須讓人親身感受,最後留下好的回憶。
徐木蘭回憶,她造訪東京時,發現日本人喜歡搭人力車、走小巷;櫻花季節時,很多上班族會在櫻花樹下舖墊子,一邊吃中飯一邊賞櫻。徐木蘭認為,「慢活」可以活出很多道理,文化創意產業不能太快,也不能一下子要求國際化。
王若雄也持相同看法,他認為文化創意產業最大的苦惱,在於如何讓受眾感覺到創意的美,大陸有一句話「幹活時要拚命幹,享受時要拚命享受」,但拚命的結果,反而難以體會深度的文化。
因此,文化創意產業的下一步或許是創造一種情調,讓大家停下來、慢下來,體會「慢的生活」,產業才能永續發展下去。
「真正的文化創意產業,是植根在生活的土壤」,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李仁芳表示,文化創意產業發達的城市,當地人的生活是很幸福的,因為是以當地的山川作舞台、以創意為工具,在世人面前展演開來,才能吸引全世界的人來觀光。因此,先要有創意的生活,才會有好的文化創意產業。
【2005/11/14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