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2日 星期五

管理省思》日本能,台灣不能?

■ 吳鴻麟
一位公司主管講述到日本受訓的心得,提到日本人如何用心安排參訓人員的課程及生活起居,其中有一段小插曲,更能讓人領悟到日本人的服務精神。
這位主管因為身上日圓用罄,便利用午休時間到一、兩公里外的銀行兌換,他換了錢就匆忙回到訓練中心。直到下午,主辦單位通知他有訪客,他很納悶自己在日本並無朋友,怎麼會有訪客?到了會客中心發現有位穿著整齊,卻滿頭大汗的年輕人,手上捧著一份包裝精美的禮物,透過翻譯才知道是換鈔那家銀行的職員。他說結帳時發現少給100多日圓,對於這樣的疏失感到非常抱歉,銀行主管特地派他帶禮物來登門道歉。
100多日圓只值台幣幾十元,日本人卻花幾百元買一份致歉禮物,這種服務的精神和態度真令人感動。後來,我對公司同仁上課也經常引用這個題材。
有一次,我到國內一家公營銀行辦事,聽到客戶和一位行員爭吵。這位客戶聲稱已把要繳款的1,000元紙鈔交給行員,行員堅稱沒收到錢。爭論數分鐘後,客戶要求調錄影帶查證,行員說自己很忙,請客戶再繳一次錢,如果下午結帳確定有多出錢,會打電話通知客戶來領取。客戶再次抗議如果是銀行有誤,為何還要他再跑一趟?
看到這樣的爭論,當時我腦海中浮現的是那位主管在日本銀行的親身經歷,心想:為什麼日本能,台灣不能?
曾去日本旅遊的人,都應該對日本遊覽車司機的敬業精神印象深刻。穿著合體的西裝、領帶、白色手套是他們的標準配備,一到旅遊景點,他們總是利用停車時間清潔車輛。從言行舉止中,可以感受到他們對自己職業的自信與認同。這樣的文化和訓練,是許多服務業所欠缺和值得省思的地方。
日本過去靠大量的貿易順差,賺進全世界巨額的外匯,讓各國政府都感到頭痛,但日本產品的高品質及貼心設計,卻又讓消費者愛不釋手。日本人以自己從事的職業、自己服務的公司為榮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和效法。
1990年起,日本歷經十幾年泡沫經濟、金融風暴等衝擊,但企業主與員工同心協力度過難關,目前正快速復甦中。日本的成功是有道理的,相信未來日本將重振雄風。
再回頭看看台灣,近幾年來陸續爆發企業掏空公司資產、內線交易及作假帳事件,使得成千上萬的投資人蒙受損失,甚至因而家破人亡,這些未善盡社會責任、未謹守企業道德的企業主,實在令人不齒。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為什麼「日本能,台灣不能?」
(作者是第一保代總經理)
【2005/09/0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