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智強
夏威夷有一則傳說。有三個兄弟來到一座島。在夢中,神說:「你們明天會看到三顆大圓石,可以各自滾動一顆到島上任何地方,越往高處,可以眺望愈遠,但石頭停下之地,就是永居之地。」
三兄弟醒來果然看到了石頭,開始推著走。石頭太重,老三才推兩步路就受不了:「這裡雖然看不了多遠,但離海近,可以捕魚。我要住這裡。」於是老三便成為漁夫。推到半山腰時,老二也受不了:「這裡果樹茂密,足以過活,我不用看到太遠的世界。」於是老二,便成了果農。
只有老大,一心想看更遠的世界,努力地把石頭向上推,路愈來愈陡,也愈來愈崎嶇,他仍堅持向上走。耗費了幾個月,他終於把石頭推上山頂。那裡,光禿一片,既沒有長草,也沒有鳥飛,連水也只有冰和霜而已,能吃的東西,只有一些青苔類植物。不過他並不後悔,因為這兒可以眺望世界。
這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黑夜之後》這本小說裡,所說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幾乎一舉囊括人生的三種典型。把人生中,「理想」與「現實」之間掙扎著、迴擺著的樣態,濃縮在這個故事之中。
有人理想地想做詩人、想到非洲援苦救難,心中想一個願想,為了追求並實現這樣的願想,生活再艱苦,他也也甘之如貽,就如同故事裡的大哥,千辛萬苦來到了一草不長的山頂,只為了看世界更遠。
有些人,則把生存當作最高法則,努力追求富裕無虞的物質生活,至於所謂的理想,並不重要,或者說,富裕的物質生活,就是他的理想。就像走了二步就放棄登高的老三,生活過得好就好了。
更多的人則是屬於老二型,折衷於理想與現實之間,心中有一些盼望,但也承認現實生活裡的許多不得不然,一方面向著自己的理想前進,另一方面,壓力太大時,會向現實低頭。
「理想型」、「現實型」與「折衷型」的人生,那一個比較正確?我的答案是「都正確」。所謂的成功人生,是一個「相對」的法則,存在於每一個人自己的心中以及對自己的期許,沒有「絕對」的標準可言。只要是自己所想要的人生,不管是現實的、浪漫的、折衷的人生,全力以赴去追求與經營,就是百分之百正確的。
(作者是聯合報生活進修站溝通學講師,講座內容請洽02-27463516)
【2005/08/29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