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詹文男】
「知識管理」成為各界朗朗上口的口號,加上政府政策推波助瀾,即使不瞭解其內涵,企業組織莫不熱中建置這套系統。
有人戲稱「知識管理」是資訊科技業為提振市場買氣,發展出來的名詞,這雖是玩笑話,不過,企業若未能掌握知識管理的精神,盲目投入,將會白忙一場、毫無所獲 。
事實上,知識管理絕對是每一個組織必須面對的課題,尤其在轉型為知識密集產業的過程中,如何協助主管有效決策、快速回應客戶深度且即時的需求、並使人員流動對組織及客戶衝擊降至最低,在在都需要將企業知識作最有效的累積與分享,更進一步將知識加值,創造更多的價值。
不過組織推動知識管理的過程中需避免一些顯而易見的錯誤,才不會半途而廢,這包括:
沒有獲得最高決策階層的支持:成功的知識管理通常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成效,有時甚至需要reengineering,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相當可觀,若沒有CEO的有力支持將很難持續。
沒有獲得各功能主管的支援:建置知識管理的過程,需要進行相當密集且耗時的討論,並形成共識,這都需功能領導者承諾,一堆兼職的成員,將無助於知識管理的推動。
過分承諾造成不切實際的期待:知識管理成效需長時間才能顯現,因此千萬不要給高層過度的期待。有些知識長過分誇大知識管理的功效,認為一旦建置將可解決企業內所有的問題,這將造成反效果。
未能有效宣揚知識管理的理念:員工認為這只是專案小組的工作,而非全員參與。
選擇技術導向的專案負責人,忽略使用者真正的需求:尤其是採用許多新穎但不實用的技術平台,或者只重視特定群體的特定需求,反而造成使用者的抗拒。
沒有規劃適當措施以建立分享文化:知識的分享是知識管理成功的關鍵,要鼓勵員工分享自己擁有的知識,需全盤性規劃激勵措施。
盲目相信技術供應商或顧問公司的效能承諾:每家企業都有其特殊且單一的需求,相信快速的解決方案,將落入供應商宣傳文稿的迷惑而不自知。
使用者工具選擇不當、沒有提供適當的訓練:如何讓使用者能夠非常容易的累積及分享知識,需要有更具親和力的工具及平台。
以為知識管理系統開始運作,代表專案的結束:由於組織所處環境及使用者需求快速轉變,因此知識管理應該是動態、彈性,且具延展性,隨時間演變,因此,不能忽略維持持續運作的成本。
(作者是資策會MIC資深產業顧問兼主任)
【2008/09/19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