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 第328期 作者:張系國
2005/8/15
如果說布拉格的春天曾經震撼了鐵幕,導致共產陣營的崩潰,那麼部落格的春天是否會和布拉格的春天一樣,震撼由美國文化帝國操控的資訊世界,給人類帶來新希望?
部落格的英文原名是BLOG,大陸稱之為「博客」,是所謂的個人媒體或個人入口網站的簡稱。它被美國韋氏大字典選為二○○四年最具代表性的單字,影響力可見一斑。
部落格來自英文的Web Log,是網上日誌的縮寫。它是介乎「佈了登」Bulletin和「航行日誌」Log之間的文類。「佈了登」目的是昭告天下,因此不求文體藻麗。「航行日誌」逐日記載每天所發生的大小事件,顧名思義具有真實、不作假的特性。部落格兼具佈了登和航行日誌的特色,又因為是網上日誌,所以很容易架設,而且天底下能夠上網的人都可以看到。
這麼說來部落格就是容易架設的個人網站,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基本上不需要什麼新網路科技來支援,主要賣點是個性化的知識。為什麼會炒作成這樣?還是因為有人在部落格裡嗅到商機。我寫過一篇文章:「點商不成金,誤我少年頭」,敘述上個千禧年尾網路泡沫化,多少點商(dot com)煙消雲散,不但不能成金,反而成為頭上早生的華髮,豈不悲哉痛哉。但是經歷過點商成金那段輝煌痛快少年輕狂日子的人,莫不希望再找到類似的機會,揭竿而起,飲刀試一快,不負中年頭或者老年頭。部落格似乎給予人這樣的希望。
除了商機之外,有人對部落格還有更高的期望。如果說布拉格的春天曾經震撼了鐵幕,最後終於導致共產陣營的崩潰,那麼部落格的春天是否會和布拉格的春天一樣震撼一強獨大、由美國文化帝國操控的資訊世界,給人類帶來新希望?把部落格看成二十一世紀初人類最偉大的發明,這樣的說法是否言過其實?
非所有人都有能力架設
全球部落格的數目的確在迅速增多,誇大的預測是一、兩年內就會上億,即使保守些估計,至少數百萬個甚至千萬個部落格跑不掉。理論上每個會上網的人都可以搞自己的部落格,那麼部落格的數目應該會和上網的人數同樣多。但是顯然並不會如此,理由也很簡單:不是所有會寫字的人都能寫文章。要搞部落格的人必須自己有點料,有兩把刷子,否則也不敢搞,搞了也無人問津。
部落格和過去BBS網站最大的不同,是BBS網站的站主「述而不做」,只需要提供和經營他(她)的BBS園地。部落格的格主卻必須自己寫(畫、攝),最好每天寫、每天畫、每天攝影來吸引讀者創造人氣。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才能,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這麼多時間。所以部落格並不是所有能上網的人都可以搞。
但是部落格最大的優點正是如此。BBS網站往往大家胡亂發言,亂吵一通,吵了一陣就煩了,而且因為所有的問題都無解,看多了會得憂鬱症,就如我不樂看全民開講等節目一樣。所以BBS網站繁殖到某個臨界點會突然垮下來,有人深以為異,我說一點不奇怪。君不見草履蟲乎?您拿一個空罐子盛滿溝水養草履蟲,草履蟲繁殖眾多,最後卻一罐子草履蟲統統死掉!BBS網站正是這樣,因為它只能提供園地讓人亂吵,人們卻不能真正得到什麼,所以朝生暮死。部落格卻不一樣。部落格的格主如果能提供本人個性化的知識、見解和智慧,人的本性在受益之後一定會反饋,部落格就能保持旺盛的生機。
有人認為部落格具有真實、不作假的特性,所以可以揭發政府或大企業的重大弊端。的確國外有這樣的典範例子,眾人一齊來揭發弊端也似乎比較有機會成功。但不要忘記「星艦迷航記」就是假借太空星艦艦長的航行日誌的形式所編撰的假語村言。「佈了登」雖是真實的消息,「航行日誌」應該是真實的卻可能成為虛構,部落格也介乎真實與虛幻之間。部落格是否永遠具有真實、不作假的特性,恐怕並不盡然。時間稍久一定會看到虛偽的部落格、騙徒的部落格等,這也是人性。
部落格變化繁多。其中尤以電子報部落格的發展,很值得注意。電子報部落格一方面容納了報紙版面所容納不下的文章和不便刊登的觀點,另一方面等於開了一扇後窗,讓報紙所有的編輯都有機會披掛上陣和讀者見面,部落格刊登每人的玉照也滿足讀者窺祕心理。過去只有主編才有權利寫編後語,現在這個權力下放給所有的編輯。
從這變化不難看到一個趨勢:就像百老匯的劇院帶動了外百老匯的小劇院,然後是外外百老匯的小小劇院,一個比一個更加邊緣化,這是從市場的角度看。但反過來說,從創意的角度看,其實是外外百老匯的小小劇院影響了外百老匯的小劇院,然後影響百老匯的劇院。這樣的金字塔結構,為劇院、小劇院、小小劇院都帶來生機。
編輯室手記帶動了編輯部落格的發展。然後呢?手民部落格?(現在還有排字工人嗎?電腦排版工部落格?印刷工部落格?)我可以想像報業裡部落格的垂直發展和水平發展,這應該是好現象。電子報從此不再是平面報紙的縮本,它的部落格可能比平面報紙更有內容。報紙變成電子報和平面報紙的生命共同體,雜誌也可能走向這條路,這也將是許多媒體的共同趨勢。虛和實的結合,這是必然的大方向。
知識和時間在此交換
往未來看,部落格可演變成為交換知識和時間的平台。因為部落格有其主體性,顧客已經了解部落格主所要交換的時間和知識的價值,所以很容易達成協議。換言之,交換機制的重點不在競標和開標,也不在多議題協商,而在知識的主體性。順便一提,資策會和工研院共同支持,由我所主持的「天長地久計劃」的兩年計劃,正是為了發展這樣可以交換知識和時間的平台。這時間機器就叫做天長地久計。為這時間機器我特地創造了一個新的英文字:Chronobot是chrono(時間)和robot(機器人)的結合。
知識難以量化,也難以標價。時間倒有客觀的度量標準。所以我們為別人工作大都是以時間來計算酬勞:一小時多少錢、一天多少報酬、一個月多少薪金、一年多少薪水等。有了部落格,人們可以交換知識。有了天長地久計,就可以更進一步交換時間和零售知識。
將來的社會裡不少人(尤其是SOHO族和銀髮族)都會變成零售知識的人,不再有固定的工作和職位。天長地久計和類似的交換時間的機器,就會成為他們零售知識的工具,和過去的打字機或現在的個人電腦一般普及好用。
至於部落格是否會變成革命的利器?坦白說我不相信部落格有這麼厲害。但是如果說知識就是權力,那麼知識的下放無疑會導致權力的下放,反之亦然。交換時間的機器更會促成權力的下放,終久會創造革命的條件,或者這觀念本身就是一種革命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