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6日 星期日

台灣車用電池 加速前進

大陸汽車製造商比亞迪今年10月發表DM雙模電動車(PHEV),搭配自製鋰電池技術與產品,在快充的情況下15分鐘可充滿80%電力,使用家用電源慢充,可在九個小時內完全充滿,電池續航力可達100公里,遠優於目前豐田Prius油電混合車的25公里。

當然,除了比亞迪之外,美系、歐系或日系車廠無不加緊研發油電混合車(PHEV),並規劃在2010年以前推出商用化產品搶攻市場。針對未來PHEV的發 展,其產品優勢在於減少石化原料使用及低污染的環保功能,而發展PHEV主要的關鍵技術在於車用電池、電力控制系統與馬達等等,本文將說明台灣未來可能的 發展機會。

根據2007年全球銷售量狀況分析,近八成銷售來自前10大汽車集團,依其市占率規模可分為七大三小之汽車集團:其中七大集團分別為GM Group、TOYOTA Group、Ford Group、Volkswagen Group、Renault-Nissan Group、Honda、Hyundai Group;三小集團則為PSA Group、Suzuki及Fiat Group等。

而在全球前六大汽車集團發展動態中,每一家廠商皆已投入PHEV 或者純電動車(Electric Vehicle, EV)的研發行列,並透過策略聯盟或者合作方式,與鋰電池廠商合作,如Toyota與松下電器公司(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Nissan與NEC 成立AESC汽車能源公司;VW與Sanyo合資成立油電混合車電池工廠;德國汽車零件廠Robert Bosch和三星SDI(Samsung SDI)在韓國共同開發油電混合車(Hybrid)專用鋰電池。

此一策略考量,主要是車廠在研發PHEV或EV初期,需確保及掌握車用電池的關鍵零組技術與研發進度,並考量車廠之間無共同的車用電池標準,需針對各別車廠的需要,訂定不同的技術標準、測試標準與安全規範等,這些,都須要建立在密切及長期的合作關係上才能達成。

然而,現階段車廠能選的策略合作夥伴不多,因為全球能提供鋰電池的廠商非常有限,如根據2007年鋰電池廠商銷售資料分析,全球前12大主要鋰電池為,日 系廠商Sony、Sanyo、NEC、Toshiba、Matsushita Battery Industrial (MBI)、Maxell、GS Yuasa;大陸廠商:BYD、Lisen;韓系廠商:LG Chem、Samsung SDI;台灣:E-One等,全球汽車廠的家數是遠多於鋰電池廠商。

再者,上述這些鋰電池廠商目前主要是供應手機、NB及工具機等用途的鋰電池,針對車用PHEV及EV電池還在共同研發階段,其中的BYD(比亞迪)除了研發鋰電池之外,也生產汽車,是非常特殊的自給自足型態,但也可能在全球車用電池的供應商中,少這一家。

因此,就需求面而言,在全球眾多汽車廠商中,除了全球前10大集團之外,尚有新興地區的印度、俄羅斯及中國大陸汽車廠,鋰電池廠商的合作與發展機會是相對的多。

針對PHEV及EV新發展趨勢,汽車廠在選擇鋰電池廠商合作夥伴時,考量的不只是研發初期的技術標準、電池性能,還需要考量研發完成之後的量產問題。因此,從全球的車廠需求與鋰電池供應鏈,台灣廠商有以下的優勢與發展機會。

一、ODM 的優勢與機會

雖然台灣目前還沒有PHEV的整車研發平台,無法搭配車廠進行車用電池研發。但在僧多粥少的前況下,以歐系車廠為例,歐洲並無鋰電池供應商,目前已知的合作關係是,VW與Sanyo合資成立油電混合車電池工廠。

但考量任何一家汽車廠在研發PHEV或EV時,需盡可能降低研發關鍵零組件(車用電池)的風險及確保後續量產的成本及可行性,除了與日系鋰電池廠建立作關 係外,應該會考量日系鋰電池廠商與日系車廠有長期合作關係,此對歐系車廠長期發展PHEV或EV將會是一種威脅。因此,從產業的競合關係分析,歐系車廠除 了與日系供應商合作外,更應積極尋求另一個長期合作夥伴,這將是台灣鋰電池廠商的最佳發展機會。

再者,台灣電子產業有很強的代工經驗,代工產業最重要的是具備研發實力,配合客戶需求制定產品規格,並根據產品規格進行研發與測試,整個研發過程,需與客戶緊密配合,才能確保研發、測試及小量產之前,都能達成客戶要求規格與標準。

這一部分,看似標準作業流程,卻是需要依賴強大的研發設計能力、專案管理及跨國合作經驗,才能研發出低成品與高品質產品。就這個層面考量,台灣鋰電池將是 國際車廠尋求合作的最佳選擇,因為,我們有全球最好的代工經驗,卻少了日系廠商有國際車廠的包袱,以及領先大陸廠商無長期的國際合作的產業發展經驗。

再者,就PHEV及EV產業的發展上,台灣已具備鋰電池材料的研發、電池芯的生產,及擁有全球獨一無二的電子ODM合作經驗與知識,此在全前產業鏈分工上,將是我們取得車用電池關鍵零組件合作機會的最好切入點。

二、全球化的生產能力

當然,除了產品研發之外,汽車廠還要考量量產及全球供貨問題。就車用鋰電池的量產考量而言,因為鋰電池重,運送成本會是一個考量因素,除此之外,鋰電池在運送過程會有安全性考量問題。

因此,鋰電廠商配合汽車廠進行當地設廠是目前的趨勢,在依此條件要求下,能否配合車廠提供全球化生產的能力,將是車廠考量技術能力之外,長期合作的考量重點。

這一部分,現有日系鋰電池廠商已具備相當程度營業規模,對台系廠商而言,雖然不缺乏全球量產管理經驗與能力,但在規模上,還是需要證明我們有集團資源當成 與車廠合作的後盾。因此與全球車廠建立策略合作夥伴關係,需建立集團資源當成財務後盾,才能讓汽車廠相信彼此的合作關係,是有相當程度的保障。

這一部分,將是台灣鋰電池廠商在投入此產業時,應該考量的全球策略角色與定位。廠商如何在增進產品研發實力外,透過產業結盟方式,引入適當的集團資源當後盾,才會更有機會在未來五到十年PHEV及EV普及前,成為此一產業鏈的關鍵零組件供應商。

(作者是工研院 IEK/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

【2008/11/16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