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綉敏
北京近郊,一家軍方轉民營的製藥公司董事長,正率領公司一級主管,進行每個月的業績檢討會議。
席間,有些主管提到年輕部屬不好帶,不知道他們心裡想什麼,「隔閡」、「代溝」、「距離」等字眼不斷出現。
原來,董事長要求人力資源部門副總,針對公司人員高流動率的現象,提出解決之道,努力了半年多,情況仍未好轉。董事長和人資副總只好向顧問公司求援。
重新學習 當好主管
透過焦點團體和深度訪談,顧問公司發現這家製藥廠轉型才短短一年,大多數主管仍有軍職身分,部隊裡講求的就是「服從」,因此,主管和部屬之間充滿不信任感,「命令」成為最簡單的溝通方式,部屬普遍抱怨主管的管理風格太教條、無法溝通、不明事理、老套,也對公司的賞罰制度忿忿不平。
這家公司遭遇的的員工問題大致可分為態度(心態)的問題,包括對工作的熱忱、認同感不足,以及能力提升的問題,包括技能不足、趕不上新趨勢、新知識吸收不夠快。 公司於是透過系列課程,教導主管從「心」以及重「新」學習當好主管,包括指導部屬的技巧和方式,為了加深印象,還安排角色扮演的活動,邀請旁邊的人,記下哪些是好用的技巧、哪些可以再改進、哪些可以避免。
為了確保主管能落實教導部屬,人力資源部門除了以部門人員流動率為指標,還加上部屬晉升率,等於間接推動內部的學長制,協助一般員工知識精進、生活上也更能調適。
部屬評分 追蹤改善
同時修改績效考核制度,參考業界指標,試圖設計一套簡單、易懂、易用且公開的制度,讓員工有所依循。
此外,在董事長給全體員工的信函中,明白宣示公司針對管理幹部的初步改造計畫,採行評量系統來加強主管能力,協助部屬直接對主管評分、暢所欲言。初期規定每個月作績效考核,並要求主管與部屬進行雙向溝通,製造更多交談機會。
同時仿效外商,每兩周安排茶點時間,讓跨一層級主管與部屬直接溝通,了解工作所需,以及直屬主管是否定期教導。人力資源部門也著手整理不同的個案,追蹤其結果,並限期提出改善計畫書。
「這並非『新』的技巧和觀念。」該公司董事長表示,但就是因為太熟悉了,反而容易忽略它,或者搪塞太多理由不執行,因此要清楚向員工宣示,大家能在一艘船,除了掌舵手,更需要齊一的向心力、專業的知識能力,才能建立以顧客為導向的團隊,勇往直前。
這家案例公司找出問題根源、對症下藥,經過半年,公司績效明顯提升,人員流動率從20%,降至10%,業績也一路長紅。
【2005/11/20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