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20日 星期日

湯明哲 台灣EMBA開路先鋒

■ 蔡翼擎
「管理教育最適合的教學方法是個案教學,」「EMBA走到現在將近十年,第一個應改革的方向就是把教學方法全面翻新,朝向個案教學!」台大國企系所教授湯明哲是台灣EMBA學程的開路先鋒,他是台大管理學院第一任EMBA執行長,現正與其他台大教授致力推動台灣的個案發展運動。
1996年在湯明哲的規劃下,台大管院決定引進美國哈佛大學的EMBA學程,次年,台大管院招考第一屆EMBA;就像扣了手槍扳機,立即引爆企業高階經理人的進修熱潮,為台灣教育產業開拓一塊商機無限而利潤可觀的市場。
回頭檢視EMBA學程的發展軌跡,湯明哲認為是到了全盤檢討以求更上層樓的時候。他指出,管理教育至少面對兩項由EMBA學程所引發的改革壓力,一是「教學方法」,一是「EMBA學生的心態」。
事實上,湯明哲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企業管理博士,MIT學派向來尊崇理論,甚至部分教授認為所謂「個案」,不過是吹牛的玩意;在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執教十年並榮獲終身教職的湯明哲,卻從實際的教學經歷,體驗到理論與實務間的差距,可以靠個案教學來拉近。
他說,理論的用法存乎一心,個案研討可以讓人從各種類似情境的模擬演練中提高決策力。決策者常犯的錯誤有三種,一是「不知道」,二是「想不到」,三是「做不到」。以價格戰為例,決策錯誤常發生在「不知道」有那些戰略,「想不到」應該在何種情境中運用,「做不到」提高實務上的執行力。
「不知道」,靠傳統的知識傳授即可解決,這是傳統教學的方式;「想不到」可以靠個案教學來彌補。個案的模擬演練讓你在碰到類似情境時有「虛擬經驗」可用、把理論及解決方案連結到實際情境。至於做不做得到,大部分是決策者的決心與執行力問題,這部分是「管理藝術」,屬於教育無法傳授的個人特質與修練發揮。
管理必須依情境而定,而情境千變萬化,無法單靠制式化的管理理論模式,讓學習者心領神會、巧妙應用;但傳統管理教學方式長期停留在解決「不知道」的第一個層次,以致EMBA學程與社會需求一直存在差距,便逐漸淪為中高階經理人換文憑的工具。
湯明哲指出,供給面上應改革管理教育,然而需求面上學習者心態也要改革。他認為許多經理人重回校園,冀望的不是經由教育來修練個人改變環境的能力,「他希望得到的,只是一顆『魔術子彈』 (magic bullet)!魔術子彈一射出去,就能命中目標———賺到錢。」
湯明哲十分推崇波特,他個人的研究領域也涵蓋產業競爭策略,目前正在撰寫第二本《策略精論》;他曾私下評論波特與有「當代管理大師」之譽的杜拉克,認為前者比後者強許多。因為「麥可波特提出的競爭策略理論模式都十分有力量,足以解釋與預測產業界甚至國家間的競爭態勢,杜拉克的貢獻比較局限於企業實務。」顯然,湯明哲仍保有MIT的DNA,但講到教學的實務,卻不得不服膺哈佛學派。
【2005/11/20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