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8日 星期一

人資課題》健康人力 樂活企業

近來樂活盛行,愈來愈多企業透過各種方案和課程,協助員工管理健康,以健康人力作為樂活企業的厚實基礎。

「職場壓力造成的身體問題,企業與員工雙方都應注意且尋求方法加以解決。」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暨工商管理系教授陳家聲,日前在「打造高產值、高績效的樂活 企業」研討會中指出,企業推動員工供協助方案,除提供身體健診,心靈諮商更是重要;員工也必須負起自我身心健康管理的責任。

多數企業以提供諮詢、鼓勵運動、給予更大的工作彈性,幫助員工化解壓力。對員工來說,這些努力儘管有所助益,心理上的挫折、煩惱、焦慮、憂鬱等,所產生的壓力來源卻很難連根拔除。

東吳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吳宗祐多年擔任臨床心理師,他發現,現代人多在身體不適時,才意識到已無法負荷壓力,檢查後才發現,根源是心理不健康,長期下來,未能警覺到精神與情緒的壓力內轉。

2005年,吳宗祐與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共同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年資四年以上的企業員工感受到較大的壓力,這些族群屬於中階管理階層,對下須管理團隊成員,對上須負責工作績效。

吳宗祐進一步解釋,在上下交迫下,他們很容易強迫自己承受過多的心理壓力,反而造成工作效率不彰,變成一群「無生產力的出席者」。

工作倦怠、憂鬱症、躁症、躁鬱症、焦慮症、過勞等,是近年來職場中常見的心理疾病,多年從事臨床研究與實務工作,吳宗祐指出,不舒適、充滿壓力的工作環境,是造成這些疾病的元凶。

員工即使來上班,卻因為心理狀況不佳,缺乏生產力,無形中對企業和自己都會產生很大的殺傷力,而且可能轉為長時間潛藏、不能說或是不自覺的阻礙力。

「高績效的關鍵之一,是員工心理要健康。」吳宗祐建議,企業除打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更可在教育訓練課程中置入一定比例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員工紓壓的情境與管道。

此外,他建議,人資人員可以提供主管和員工自我身心健康狀況的評估指標,並由勞資雙方共同摒除導致工作績效不佳的不健康因素。

他強調,忽視員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企業也會得到「慢性疲勞症候群」,「員工是上班一條蟲,下班一條蟲,回到家裡,第二天睡起來,也不能變成一條龍!」

【2008/09/08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