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6日 星期二

高成長迷思》用對策略 戰勝成長賭局

■ 李吉仁
「追求持續的成長,是企業經營者無可迴避的任務!」這句話的立論邏輯不難理解。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下,低於產業成長率的企業,市場地位必將逐漸被侵蝕,資本市場投資者會因而轉向其他標的,造成企業市值下滑,從而牽動人才位移,企業成長速度更加遲滯。即使在低成長、低競爭的產業,企業也無法長期持盈保泰,因為組織中的成員會期望有更大的舞台可供發揮。
然而,大多數研究結果都顯示,企業透過多角化成長的成功比率,遠低於擲骰子的正常機率;更弔詭的是,這些失敗的企業,原本都是在既有領域上成功過的公司。這個現象,讓所有努力追求成長的經營者不禁要問:是否有永續成長的策略良方?
這本書便是針對這個核心問題,透過作者多年來對企業多角化的研究與顧問基礎,歸納出一套相當值得參考的策略規劃邏輯與執行建議。個人認為,這本書有三個重要的主張:
建立評估架構
首先,作者認為有效的成長策略,必須建立在正確的評估架構上,此一評估架構(書中稱為「新事業交通號誌」)的內容,除了涵蓋傳統的多角化策略考量因素(新事業的優勢基礎、產業吸引力、與母公司間的綜效),特別強調新事業領導團隊的能力、母公司對新事業脈動的掌握力,對企業的成敗是息息相關,所以必須明確地納入策略評估。
有趣的是,過去越成功的企業,越容易低估掌握新事業領域脈動的困難度,從而「貢獻」了許多失敗的多角化案例。換句話說,企業必須虛心評估經營新事業所需的能耐,以確保絕對的競爭優勢,再加上優質的經營團隊,才能提高成功機率。
借助內力外力
其次,企業的成長,可以透過外在機會的導引、也可以藉由既有的能耐來展開。多數企業經常藉著外在環境變動的契機(如新技術、新需求、新法令等),來追求成長;但此種機會式的成長(opportuni-ty-driven growth),多半「貢獻」給失敗的案例池。反之,由既有的優勢出發,專注於能耐的扎根,以尋求能耐延伸(com-petence leveraging)的機會,這種能耐式的成長(competence-driven growth)策略,反而較能達成永續成長。
最後,本書強調追求成長的企業,必須建立正確的新創事業管理架構。成立公司創投(corporate venturing)單位絕非成長的萬靈丹,必須要有明確的投資策略;同時,新事業單位必須在「母公司養育」與「獨立打拚」間取得平衡,並經常進行事業評估,以確保成長目標的達成。
新創管理架構
總結以上重點,專注核心成長的策略固然重要,建構能耐為基礎的事業優勢,才是成功的充分條件。雖然,本書引用的個案多為英美企業,但提示的成長策略經驗,對於國內企業仍屬攸關及實用。儘管進入新事業領域的成長如賭局,但是,策略的意義便在於戰勝隨機結果。本書有相當豐富的研究基礎,相信可以提供細心的讀者,戰勝「成長的賭局」的良方。
(作者是台大國企系教授、EMBA執行長,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 成長的賭局》)
【2005/12/06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