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美惠
當今企業處於持續變動的環境中,產品生命周期愈來愈短促,顧客要求愈來愈嚴苛,在市場與產品迅速變化之際,掌握企業的核心技術能力,因應市場動態及情勢,都是研發人員重要的工作,完整的策略發展藍圖,可以協助企業了解未來的產業動向,及市場發展趨勢,以便有效分配及運用有限的資源,建立企業的堅實競爭能力。
經濟部技術處2005年7月邀請來自新加坡Singular-ID公司總經理Dr. Adrian Burden,介紹新加坡中小企業正在推動的「企業營運技術發展藍圖」,此項工具已經實際應用於新加坡逾50家中小企業,讓企業得以清楚且有系統地了解企業藍圖。
此項工具的理論架構源自於英國劍橋大學工業學院的T-Plan,Fast Start to Technology Road Mapping計畫。此套工具同時思考企業的實體產品、服務、技術能力及內外在環境分析,與企業現有的目標相結合,描繪出企業中長期的願景,特別強調共同製作,利用Workshop方式,集合企業員工共同製作企業技術發展藍圖。以下介紹此套工具的完整運作方式,供企業參考:
1.訂定企業發展目標
首先,了解企業目前的狀態,以現有的企業目標、行銷計畫及專案計畫為前提,思考找出未來能造成影響的突破性技術,列出技術優先順序,同時思考如何結合技術來創造市場影響力,諸如這些技術是自行開發還是取自外部,以及如何保護技術資產等等。在技術面上,找出突破性技術,或規劃與研究機構、大學合作等;在營運面上,找出合作夥伴,地域性執行與規劃;在行銷面上,建立品牌或找尋新市場;在實質面上,建立或改善企業形象,找出新的產品或產品特色等。經過全面性探討之後,將更能有效掌握企業布局。
2.以SWOT分析企業本身、競爭對手、客戶與供應商
考慮經濟、地理、商業及知識等主題,包括競爭對手的強勢、弱勢、機會與威脅都要考量。強勢與弱勢的考量包括:市場知識及經驗、技術知識及能力、營運地點與全球布局、產業聯盟及合作關係、經銷網路、品牌及形象、流程及全面品質管理、彈性與營運的靈敏度、顧客服務等。機會與威脅的考量包括:競爭對手的數量、進入市場的障礙、IT基礎設施、回應市場環境的靈敏度、營運經驗、保護技術的能力、與合作夥伴合作等。
3.績效層面分析
與競爭對手的產品與服務進行比較,在績效層面上,企業考慮提供的條件包括:信貸、交貨、保證、顧客服務、競爭優勢、品牌形象、品質、價格、產品規格、特色、穩定度、壽命、技術能力、IT基礎設施及知識管理。以市場拉動的力量及技術推動的力量,來檢視目前企業的績效,或以企業應達成的績效及未來目標,來檢視企業內部的改善,包括:有結構的研發、流程的控制、升級、技術需要突破之處、有可能需要昂貴的研發經費等。思考績效層面包括:商品、服務的價格、成本自動下降機會、彈性與可用性、品質、前置時間的縮短、技術的建議、設計的建議及口碑等。
4.內部驅動力
內部驅動力亦即企業動能,企業內部的動力包括:企業執行長的動機、想要什麼、如何達到、企業里程碑、企業執行長野心及執行長描繪公司未來的圖像等。財務目標中的營收、獲利、贊助或是上市上櫃,組織目標中成立新部門推動新計畫,這些目標與野心和公司檢視優勢相關連,其他還有如具體的營收、獲利目標成長、成為市場的領導者、減少上市的時間、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人員培訓、員工獎勵及鼓勵、改變形象、增加可見度等思考方向。
員工愈了解企業內部的優勢,愈能夠掌握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向心力相對增強。在了解績效層面歸類後,以內部驅動力歸類進行分析,找出重要的優先順序。
5.外部驅動力
外部驅動力如同市場動能,提供市場不同的服務,了解不同市場面臨哪些差異,以及產業中競爭對手在哪裡,同時也知道產品類別在不同地理環境銷售,銷售形態為何,及對最後使用者的服務條件等銷售形態,企業執行長對於顧客及競爭對手的改變,展現何種野心。了解外部趨動力,如每個市場的營收預測,每個市場的交易量及投入市場的資源等。企業有很多外部的驅動力量,請參與人員提出自己的意見,加以歸類後,與內部區動力進行衝擊分析,找出重要的優先順序。
6.實體產品及服務
了解企業內部目前的實體產品為何,對於顧客提供的服務為何,如客製化、外觀、改善設計品質、新的規格等等產品,交貨方式、安裝、委託、使用之後丟棄、組裝服務、保證及維修、保密、支援產品的文件、訓練、不同的語言、區域支援等服務項目,競爭對手目前提供的產品及服務為何?列出後將之歸類,與內部驅動力共同決定優先順序,再與外部驅動力共同決定優先順序,此時可以看出企業重視的市場動能、企業動能、產品與服務已漸漸浮現出來。
7.技術
依據企業重視的產品與服務項目,將企業內部的技術能力、設備、人力資本、訓練一一列舉出來,如製造業重視尖端設備、公差控制、自動化、彈性、流程記錄、品質控制技術,根據所歸類出來的項目與產品與服務排出優先順序,可以將目前的技術能力、可以發展的技術,及未來可以開發的技術等展現出來。
8.藍圖的建置
每位員工實際決定企業動能、市場動能、實體產品與服務、技術之後,即將展開企業技術藍圖建置,將藍圖劃分為短期、中期及長期目標,由參與的員工決定工作的優先順序及時間進度,包括市場動能、企業動能、技術開發與產品服務項目,展開一份企業營運技術發展藍圖。
在這份發展藍圖中,可以看出企業Time to Market時的產品需要的技術能力,也要同時兼顧長期的技術發展培養,經過藍圖的建置,得以目視化,更有系統管理技術人員、行銷人員、管理人員的進度,經過不斷的重新檢視藍圖及更新,更能掌握企業的核心能耐,確保企業的永續經營。
(作者是中國生產力中心顧問師)
【2005/09/04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