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6日 星期六

新工作時代 商業周刊


新法上路篇---勞退新制明年七月實施

文●陳雅玲
過去20年,台灣600萬勞工的退休制度好像一件繡龍刺鳳的古裝,既不合時,又不合身,100個人只有1個人能穿。年中,行政、立法兩院終於完成修改勞退制度,聯手為勞工設計出另一款新衣,不但合乎當前時尚,更能迎合未來潮流。
九月廿一日,劈哩啪啦一陣掌聲雷動,在立法院久久不歇。剛對著上百位立委助理做完十分鐘演講的勞委會勞動條件處處長李來希,像英雄一樣帶著笑容,在掌聲中離開。
剛剛那十分鐘,李來希只不過說了下面這段話:「立法院有兩千多名立委助理,退休準備金從民國七十三年開始,已經累積了一億五千萬元,卻從來沒有被領過一毛錢。中華民國除了王金平、蔡煌瑯,哪個立委可以做二十五年?」這位擁有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法學碩士學位的公務員加重語氣強調,「立委四年一換,立委助理就跟著換,所以,沒有一個助理領得到退休金。這應該只是極端的例子,但卻變成台灣普遍的現象,就是病態。這個不公不義的制度,應該讓它從地球上消失。」
病態現象:舊制退休金只有一%員工拿得到
勞工領不到退休金,確實是台灣的常態現象。儘管過去勞基法規定的退休制度十分優渥,勞工退休時最高可以領到四十五個月薪水,也就是工作年資滿三十年、最後半年的平均薪資為十萬元者,可有四百五十萬元的退休金。但根據勞委會統計,過去領得到這筆退休金的勞工,大約只有一%。看得到,領不到的人,占絕大多數。
過去,勞工退休制度沿襲日本大企業「終身雇用」的精神,並不符合台灣的企業體質與現代人的工作形態。根據民國七十三年通過的勞基法,勞工必須在同一家公司工作滿十五年,而且年滿五十五歲;或是同一家公司工作年資達二十五年,才能領到公司發給的退休金。也就是說,退休金是發給那些終身對公司效忠的員工的。
然而,台灣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十三‧八年,因此,對於占了全國總就業比率達七七.九%的中小企業員工,退休金是「想都不用想」。
即使在大企業,另一個弱勢勞工族群——女性,也很難領得到退休金。根據勞委會統計,台灣十五到六十四歲的已婚婦女中,高達五五%曾因結婚、生育、照顧家庭等因素而中途退出職場。後來即使成功復職,也因就業中斷,而無法累積足夠的年資。根據勞委會統計處的資料,過去二十年全台灣能領到退休金的女性,總人數還不到十萬人。
除了弱勢勞工族群,過去因為能力強,有機會選擇更佳工作機會,也就是「勞動條件好」的人,也在舊制的「懲罰」之列。
正因為員工退休金無法精算,很多上市櫃公司都沒有提撥。過去九成企業不提撥,提撥的一成企業中,平均提撥率也只有二‧五%(勞基法規定企業員工退休金提撥率應在二%到一五%之間)。
勞退新制之所以要有新意,除了要提高給付率,更是因應國際勞動條件變化的大潮流。
彼得‧杜拉克在他的著作《下一個社會》(Managing in the Next Society)中指出,所有企業和組織的平均壽命都縮短了。過去用人機構的壽命都超過員工壽命,但是未來,壽命超過三十年的企業、政府機構或計畫會很少。受雇人員,尤其是知識工作者,會逐漸比最成功的組織都長壽。「全球化時代,沒有一個企業可以保證終身雇用,」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指出,「糟的是,當雇主解雇員工時,任何情況都被解讀為規避退休金,因此很容易產生勞資爭議。」
全球問題:人口老化導致退休制度面臨破產
一個適用率低到只有一%,漏洞百出的制度,為什麼可以存活二十年?主要是過去台灣經濟與人口結構可以支撐老人的生活所需。但是如今情況已大為不同。
「過去養兒防老,現在很多人不婚不生,如何規畫老年生活保障,比過去更迫切,成為無法規避的問題。」政大勞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約指出,台灣人口結構的金字塔在二十年間從正三角形(高齡在上,低齡在下)反轉成倒三角形(高齡人口增加,生育率降低),使得年輕一代無力負擔上一代的老年生活。
普羅財經執行長羅立群對於退休問題更是嚴重看待。他表示,人生很多事情可以因為沒有錢而選擇不要,譬如不結婚、不生小孩;但是,不能不退休。過去的人六十歲退休,活到七十多歲,只有十幾年的退休生活要準備,由於利息平均達七%,準備三百萬元退休金,每個月有兩萬元利息,就可以過不錯的日子。現在,三百萬定存一個月只有五千元利息,根本不夠用,何況退休後的生活可能長達二十多年。「現在不早點安排,老了只好到龍山寺找個位子,」他狠狠說下重話。
人口老化導致退休制度面臨破產,是全世界的問題。彼得‧杜拉克指出:在已開發國家,新社會的主導因素是老年人口快速成長,年輕人口迅速萎縮。「政客們仍然承諾要挽救現有的退休金制度,但是大家都很清楚,只要健康許可,以後大家都必須工作到七十五歲。」

個人帳戶:無論工作換到哪,退休金都會跟著走
不婚女性日益增多,缺乏「長期飯票」,更使得台灣需要退休保障的女性大幅增加。根據內政部戶政司去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二十五至四十九歲的女性共四百五十八萬人,其中有一百零一萬人未婚,即每五人就有一人該思考退休理財規畫的問題。其中,更有三十五萬人完全無結婚意願,她們的老年需要完全靠自己安排。
為了因應社會未來需求,歷經數年的討論,勞退制度政策於是轉向「個人帳戶制」。所謂個人帳戶制,是每一個勞工(包含不定期、短期、部分工時的受雇者)只要工作一個月,雇主就要替他提撥六%的月薪,存入他的退休金帳戶中。而今年六月立法院三讀通過的勞工退休金新制,最重要的精神就是要讓每一個勞工都領得到退休金。立法委員沈富雄認為,這是世界上的「偉大發明」,李來希處長到美國報告時,美國人都嘆為觀止。因為它基本精神是左派的,卻放棄社會保險,而以個人儲金戶,也就是右派的方法來設計。
此外,這個制度還改善了三個缺點:活不到八十二歲的人,剩下來的錢由繼承人通通拿回家。針對台灣六%壽命超過八十二歲的人,又發明了「延壽年金」來保障他們,由所有勞工退休時繳一小筆保費,為他們買保險。
針對這筆錢可能投資營運失當,致使勞工退休時喪失保障,又發明了保證兩年的定存利率,如果低於此數,差額由國家編預算補助。
由於這是個人帳戶,以後無論勞工移動到哪,都會跟著走。因此,雖然一年下來只有 ○.七二個月的薪水,遠低於過去舊制兩個月的給付水準,但由於「確定提撥」,使得過去心存僥倖、忽略這塊成本的企業,再也逃避不了。因此,法案到了立法院之後,還是遭到商界不小的反對聲浪。
為了讓法案順利過關,勞委會主委陳菊、處長李來希,到處找立委溝通。李來希還策動跑立法院的記者成為他的固票大隊。
他向媒體記者們舉了前立委高惠宇(現任東森電視新聞事業部副執行長)的例子。高惠宇在聯合報工作二十年,從記者當到副總編輯,然而她離開報社進軍立法院時,卻一毛錢的退休金都沒拿到。因此,她對舊的勞退制度痛恨到極點。
「你們以後跳槽的可能性高不高?」李來希問他們。每個記者都表示很高,他再問:「那你們要舊制,還是新制?」結果記者們決議鎖定立院反對新制的大老,一個個打電話「溝通」,催生新制的成形。
「從社會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符合期望值的新制。」一○四人力銀行總經理楊基寬表示,新制通過後,一○四做了一次針對勞工與雇主的調查,結果發現有七成受訪者表示肯定,也有近四分之一企業認為可以「汰除不良企業,讓員工退休生活有保障」,顯示不少企業在理念上也認同退休新制。但是新制實施後,一半以上的受訪企業擔心「將使員工的流動率提高」。
「留人要留心,不要用『老本』來綁住他。」李來希不以為然地說,過去鼓勵「忠誠度」的勞退舊制,其實可能把不適任的人留下來,有能力的人還是走了!身為公務員的他坦白表示,很多公務員、國營事業員工,因為退休制度好,捨不得放棄年資,雖然工作上不能發揮,也心不甘、情不願的留下來,結果,「他的工作是沒有效率的。」他認為,勞工擇業空間無限寬廣,一個企業一定像活水,自然流動,不會老化。

彼得‧杜拉克在《下一個社會》更點醒大家:知識工作者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中,具有高度的流動性,只要始終留在相同的領域裡,他們不在乎從一所大學或一家公司,換到另一所大學或一家公司,也不在乎從一個國家換到另一個國家。「很多人談到要設法恢復知識工作者對雇用機構的忠心,但這種做法終究是徒勞無功。」他說,知識工作者效忠的對象是自己的專業領域。
二中選一:年底之前,必須選定採舊制或新制
雖然,明年七月將實施的勞退新制更符合新經濟時代的人力資源需求,但它並非全盤取代舊制。在今年底之前,所有工作者在權衡利弊後,任選一制。(詳個人應用篇)
萊夫.艾文森(Leif Edvinsson)及麥可.馬龍(Michael S. Malone)在《智慧資本》一書中,對於新經濟人力有如下的描述:除了傳統「上班族」之外,還出現自由在家工作的「電傳通勤族」;藉由呼叫器、行動電話、筆記型電腦,永遠展開旅行的「街頭戰士」——銷售人員、中階經理、高級主管;以及「企業吉普賽人」——約聘員工、派遣人員、顧問、臨時雇員、供應商、策略夥伴等。
辛炳隆指出,「非典型雇用」的增加是全世界趨勢。就像新加坡公積金局主席嚴崇濤在一九九九年年報中說的,「在新經濟裏,吸引投資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公司將不斷重組以便繼續有盈利可圖。勞工市場也有必要變得更靈活。」辛炳隆認為,高科技公司生命週期短,在勞退新制下,未來若公司解散,勞工較能接受,「雇主不會面臨那麼多抗拒,社會不致耗損過多資源在抗爭上。」
然而,未蒙其利之前,勞退新制將增加企業六%的人事成本。尤其,規定要將過去沒有提撥的部分,在五年內補足,必然對部分公司造成致命的衝擊。尤其,沒有能力去履行新制的廠商,會不會有反制動作?
楊基寬引述調查的發現,企業確實不會乖乖就範,會用其他方式去平衡這項成本。包括「將影響未來的調薪幅度」、「將縮減企業的福利制度」、「將考慮使用人力派遣」、「將考慮專案外包」等等。
未來趨勢:替代性高的員工將在人力市場中淘汰
更進一步分析人力市場的消長,「就業市場上替代性高的人,以後可能會面臨威脅。」中華經濟研究院三所副所長王素彎指出,新經濟帶來兩極化的人力市場。就像《虛幻樂園》書中所說的,任何人只要有本事操縱新的全球經濟體系,都可以予取予求。其他技能普通的員工,就只能任人宰割。
但是對企業的營運而言,「一家公司的生存,不應建立在政府政策與執行的漏洞上。過去企業少負擔勞工的退休責任,變成它的利潤,這種生存能力是假的。」楊基寬不客氣的說,如果台灣要發展到成熟的產業藿牷A這個改變是一個must。
身軀小巧的北極燕鷗為什麼在北極繁殖,但卻要到南極去越冬?牠們每年在兩極之間往返一次,行程達數萬公里。科學家發現,一隻北極燕鷗可以活三十年以上,生命力強韌,堪稱為鳥中之王。
不斷挑戰自我的極限,不管對動物、對個人、對企業,都是強化基因最好的方式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