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志德
在企業中,人的行動是如何被驅動的?是現金?股票?升遷?責任?是個人成長?還是夏威夷之旅?是混口飯吃?還是怒罵責罰?答案可能都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與變遷,企業創辦人的價值觀、公司的企業文化、個人的期望需求等等因素,在不同的組織會呈現出多元化的激勵組合,如同多彩繽紛的萬花筒。
先從最基本的激勵制度開始談起,薪資是員工勞心勞力首先獲得的報酬,其公平與適度的調整,對於員工動機及行為的形塑有相當的影響,所以在推動相關制度的時候,企業需有整體的配套思考。
在薪資的調整上,除非薪資的調整能正確的反應出員工的價值,並且有助於帶動組織目標的達成,否則任何的加薪都只有短暫的效果,甚至造成反向的副作用。根據研究顯示,即使加薪甚多,兩個月之後就不再具有激勵效果,真正有效的激勵重點是員工是否喜歡這份工作;其所參與的工作是否豐富有趣;個人的價值系統是否與公司的價值系統吻合。
企業思考此一問題,要兼顧目的面與政策面的考量,絕對不是別人調多少跟著調多少。參考市場價值、公司獲利、內部公平性,以及績效系統指標中的目標、職能及個人發展計劃,來制定配套的激勵辦法是比較妥切的做法。
企業為員工加薪時,除了考慮薪水的市場競爭力,不要與市場行情差異太大之外,對於價值觀職能及個人職能也應該同步進行思考,在一個員工與公司的價值觀較為吻合,且具有額外能力做更多的事情時,再來幫員工調整薪水可能是比較好的。
通常員工的薪資是由「保證所得」及「變動所得」兩個部分組成,近年來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有一個大趨勢,那就是保證所得趨向於保守,而由獎金、紅利及股票共同組成的變動所得部分則逐步加重比例。
企業應就員工的努力成果、目標達成率,以及公司希望鼓勵的行為模式,來決定獎金及紅利的發放。可以參考的因素包括績效、職能及薪資。績效愈好當然分紅愈多,供不應求的職能,分紅也比較多,過去台灣由於沒有股票選擇權,分紅配股就成為凝聚員工力量的最佳利器,此一機制帶動我國科技產業的快速起飛,但是高額分紅配股的同時也造成了不少的副作用。
「不給股票,我就跳槽」已經成為當今員工最佳的談判籌碼,在人才短缺、供應失衡的今日,即使是台積電也不敢貿然改弦更張,否則人才流失會更加嚴重,這是人力資源市場的現況,短期間是不會獲得改善的,難怪有人要說分紅配股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現在已經沒有機會走回頭路了,它造成同業給,你也不得不給的窘境。
此外,從分紅配股所造成的矛盾現象,發現報酬變革 (Reward Change)的困難度相當高。
例如,許多傳統產業過去是吃大鍋飯,而且員工的薪資結構也相對偏高,底薪過高代表企業的經營風險也比較高,此時若想透過減薪來回歸正常,會產生極大的後遺症,很容易造成員工士氣下跌,以及對管理階層的不信任。
如果迫不得已,降薪也應該從高階主管著手,裕隆汽車就曾經採取集體減薪,其目的在創造危機感,先度過眼前的難關,然後再透過策略的重新佈局重振士氣,此時員工的薪水雖然有損失,但是在分紅激勵項目提高的情況下,員工可能獲得更多。
事實上,持續的學習與成長,對企業員工來說是最好的紅蘿蔔,對於公司內部的高潛力員工更是如此,這群人是影響公司績效的關鍵人才,必須有計畫的讓他們留在公司服務,具體的方向可以分為獎酬留才 (Reward Retention)及發展留才 (Develop Retention)兩大類。
企業要設法找到高潛力員工,過程中除了觀察員工績效表現,價值職能更是關鍵要項,高潛力員工通常只占組織10%的比例,找到之後要為每個人設計出個人發展計畫 ( Individual Development Program,IDP),並指派導師協助他們更上一層樓。
(作者是中國生產力中心顧問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