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明洲
Google風光上市,成為投資人競相擁抱的科技股票,Google公司內部陶醉在「搜尋股王」之際,事實上,公司的危機才剛開始,因為它即將面對一個可怕的對手-微軟。
我不認為,Google上市會比網景(Netscape)首次掛牌交易還風光。1995年8月8日網景公開上市當天,股價從28美元漲到75美元,以58美元收盤。到1995年12月5日,更衝高到171美元,網景控制了瀏覽器市場,市占率逾80﹪。
微軟永不會睡覺?
我也不認為,在網際網路時代,搜尋引擎會比瀏覽器重要,Google的搜尋引擎技術以及商業模式,也不會比當年網景在瀏覽器產業還「叱吒風雲」。但是曾經風光的「網景」,而今安在?
所以,風光的Google,以及兩位被成功沖昏頭的創辦人佩吉(Larry Page)與布林(Sergey Brin),在投資人一片叫好聲中,更應小心,尤應記取網景的教訓。Google的兩位創辦人有稱霸網際網路的雄心,但對他們來說,艱辛的戰正要開打,如何對付微軟這個可怕的對手,是他們必須念茲在茲的。
9月1日,在麻州軟體委員會會議上,微軟執行長巴爾莫發出決心挑戰Google的訊息:如果網際網路的搜尋引擎真有龐大的商機,那麼霸主不會是Google,「你們就等著好戲上演吧!」
巴爾莫說,微軟已經瞄準網際網路搜尋服務,會像以前主宰瀏覽器軟體市場一樣,竭力維護微軟在軟體市場的盟主地位。他表示,儘管Google的名氣已經衝上來,但搜尋服務市場還是處女地,仍有很多開拓潛力。微軟計劃發明新的搜尋引擎技術來改變現狀,到時,Google及其他對手的日子會愈來愈難過。
對於這段談話,不知道Google創辦人的感受如何,但我認為這是「山雨欲來」,一場大戰的前奏。
微軟有多可怕?它痛宰網景的歷史會在Google身上重演嗎?Google有何策略來應戰微軟?
網景與微軟的瀏覽器大戰
1994年,網景推出「航海家」瀏覽器就以微軟為頭號敵人,網景創辦人克拉克發出豪語:「微軟是一顆『死的星球』,在網景開發的網路作業系統下,視窗作業系統將成為昨日黃花。」
當時,沒有人懷疑網景能夠「打扁」微軟的能力,雖然,相對於微軟,網景只是一隻「小蝦米」,卻敢挑釁「大鯨魚」。
沒錯,當年的網景在瀏覽器市場不只是一隻「小蝦米」,它是瀏覽器市場的「黑熊」;相對的,微軟絕對是電腦作業系統與應用系統的「大鯨魚」,大鯨魚要到陸地上「鯨吞」黑熊,注定失敗。
當年的網景很瞭解這個情勢,努力誘使微軟轉到自己的「領土」(陸地)作戰,而不是在微軟享有作業系統優勢的地方(海洋)競逐。網景執行長巴克斯戴爾最常講的一句話是:「在黑熊與鱷魚的戰爭裡,最後的勝利取決於戰爭的地方。」、「如果微軟是大白鯊,我們努力讓自己成為一隻黑熊,並設法確保戰爭發生在森林,而不是海洋。」
當年網景的確具備輕巧、快速、彈性機動的優勢,可在瀏覽器上與微軟一決勝負。不幸的,微軟也採用同樣思維,但它「技高一籌」。微軟把戰場移到海洋,它沒有被網景「欺弄」而衝入森林,相反的,它先用海洋(作業系統)淹沒陸地(瀏覽器),讓網景沉入海洋,然後,在網景自認占有的「陸地」(其實是海洋)上,痛宰網景。
1995年12月7日,蓋茲宣布將網際網路整合到視窗作業系統,而且「擁抱與擴張網際網路」,成為微軟「下一個20年最重要的策略」。微軟放棄它專有而獨立網路系統(原先MSN)的思維,轉為進入網景(或瀏覽器)所建立的共用平台。
微軟讓網景自掘墳墓
表面看來,微軟這隻大白鯊捨棄海洋,走到陸地上,其實,它是「用海洋淹沒陸地」,以視窗95與探險家(IE)瀏覽器一起搭售。藉由向購買電腦的用戶搭售IE的視窗95,微軟賺了大錢,而IE卻是免費的。它使網景的「不是免費的免費」(free, but not free)銷售模式成為自己埋葬自己的墳墓。
換言之,網景賴以發跡的創新模式:讓人免費下載瀏覽器,試用後再付錢,這種銷售模式完全被微軟破解。因為在同樣的免費基礎上,微軟可以靠視窗作業系統賺到錢,網景卻無利可圖。
網景想與美國線上(AOL)策略聯盟,微軟立即提出更優惠條件,搶先聯盟。蓋茲提出的條件很簡單:他提議在視窗 95的桌面放上美國線上的按鍵圖樣,以交換美國線上將探險家預設為瀏覽器,這項條件是網景永遠無法開出的「致命一擊」。
(作者是台大工管系暨商研所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