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吳仁麟】
「當今企業的種種問題,都源自於『管理危機(Crisis Of Management)』,必須重新反思,且聚焦於『人』和『心』。」來到被譽為「加拿大哈佛」的蒙特婁麥吉爾大學 (Mcgill University)商學院拜訪管理大師明茲伯格 (Henry Mintzberg),我們坐在他研究室的大落地窗前,他開宗名義點出如今企業管理的主要病灶。
在管理學界,明茲伯格一直是個被主流視為另類的先知。早在1973 年,他出版了「管理工作的本質 (The Nature of Managerial Work)」,開創「經理角色學派」,以經理人的工作內容來解讀分析商業活動。2004年他出版了「MBA不等於管理人 ( Managers not MBAs)」後,在全球產學界造成的餘震,更一直持續到今天。
管理亂象
經理人所面臨最大的危險,就是對事物的看法流於表面。
「經理人所面臨最大的危險就是對事物的看法,流於表面。」他在1973 年的著作裡如此直接不拐彎地說。當時的他已經看到經理人工作基因不可免的危機,也彷彿看到今天金融海嘯的病灶。
「美國的管理已經爛到根裡了!」沒有例外的,這一次明大師一樣語不驚人死不休。他回顧這幾年全球因為管理問題而造成的亂象,以他知名的「反思心態 (Reflection)」為核心架構侃侃而談,像張三豐演練太極拳般的自信優雅,批判了管理學的過去和現在,也預言了管理人的未來。
明茲伯格認為,當今的種種問題都源自於「管理危機 (Crisis Of Management)」,這是因為投資人不在乎自己所投資的公司做了什麼,公司的管理人也不介意自己做了什麼,大家只看結果的數字,而不看過程與內容,「這樣的商業生態,當然早晚會出事。」
明茲伯格認為,處理管理危機得從「反思」做起。他說,投資人如果在乎自己所投資公司的管理品質,才有可能促使各家公司開始重視管理,如此才可能造就好的管理者,而今天的好管理者就是明天的好領導人,由下而上才有可能根本解決問題。
除了反思,明茲伯格更針對「人」和「心」這兩個焦點,提出他對未來管理的看法。
心的力量
組織成員共同關心,朝相同目標努力,一種良性自主管理就自然啟動。
他認為,社會是由人組成,管理者所管理的是人,一切思考與行動的出發,當然都該源自於「人」;但反觀目前主流的管理者教育如MBA,卻完全不是這樣的思維。MBA招生向來只問學生的優秀和聰明,卻不在乎學生對人關不關心,因為這件事無法用MBA 的方式量化,也沒辦法用考試來考出個高低。
明茲伯格眼中的MBA教育一直是「從頭錯到底的教育」。他說MBA聲稱教育目的是為了教出管理者,但是管理是門複雜的「藝術」,必須來自現場和實務磨鍊,管理根本沒辦法在課堂中被教出來,而MBA一再挑選錯的學生並且用錯的方式來教,當然只會教出錯的管理者,這也直接導致今天的管理危機。
「一個組織最重要的關鍵字是『心』。」他認為,有心的地方就會有力量,當一個組織的所有成員都有著共同的關心,都朝著同樣的目標努力,一種良性的自主管理就自然啟動。例如「社區 」就是他心目中理想的組織型態,一旦一個組織具備了「社區感」,領導和分工也會自然而然發生,匯集人和心的力量。
明茲伯格堅信「人」永遠會是管理工作的核心,管理的目的是為了把人的價值放大,而不是讓人的價值減少、甚至消失。這是未來每個國家和社會最大的挑戰,特別在金融海嘯衝擊舊商業社會價值的今天,企業和政府都該對自己的角色深切的反思。
訪談近尾聲時,明茲伯格特別在筆記本上畫了「市場 (企業)」和「政府」兩個圓,再把「社會 (人)」畫在兩者中間。他說:「人是一切和最後的答案,一個以人為本的社會,可以適度調控市場和政府兩者的能量,像個天秤的中心,是穩定整個結構的基礎與力量。」
以人為先
以人為本的社會,可以適度調控市場和政府兩者的能量,像個天秤的中心,是穩定整個結構的基礎與力量。
明茲伯格13年前和幾家頂尖商學院合作創辦了IMPM(國際實踐企業領袖學程),今年中國人民大學獲得新加坡萬邦集團的資助,將引進IMPM核心內容,融入中國在地情境與智慧開辦了CMPM(中國實踐管理領袖學程)。
明茲伯格認為,從中國這片充滿機會的土地上出發,管理人可以走出不一樣的未來,讓管理工作回到管理的本質,就是為「人」而服務,讓管理的人和被管理的人和我們所處的世界都能更好。
聊著聊著,天色已暗,明茲伯格起身送客,整個人瞬間融入城市的夜色裡。這位70歲的加拿大國寶級學者,從出生後就沒有離開過這個城市,但是他的管理思維,卻不斷穿透時空,影響這個世界。
【2009/05/06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