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林婉翎】
景氣冷颼颼,消費大眾荷包緊縮,輔大廣告系主任蕭富峰觀察,企業為刺激購買意願,慷慨行銷(generous marketing)正當道。
許多企業向消費者釋出善意,紛紛推出優惠方案,趁機與他們交心,營造與其同甘共苦的正面形象,也是企業落實慷慨行銷的常見手法。
如13家通路業者聯手推出「粉樂購FUN Go!」跨業態促銷活動,祭出74種優惠好康,整合彼此資源,運用通路優勢,花少量宣傳費用,發揮最大行銷效果;速食業龍頭麥當勞推出的「超值全餐」午餐時段大降價,也是個成功實例。
也有企業慷慨解囊,祭出免費行銷手法,提供免費商品與服務,與顧客建立好關係。如六福村推出與園區同年出生的消費者,只要憑身分證即可「免費入園」的行銷策略。
蕭富峰指出,景氣差,消費者信心指數大幅滑落,消費大眾對未來缺乏安全感,而不敢消費,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口上,企業要刺激消費,除要強調物超所值,也得消除他們對現況的不安全感,安心行銷也是一種手法。
如為提振房市買氣,皇翔建設和信義房屋兩大房地產業者,聯手推出預售屋「兩年內無條件原價買回」的保證機制。未來交屋時,若房價下跌或客戶不想買、買不起,業者將無條件退還已繳價款。
企業發揮創意,將心比心、釋出關懷與溫暖,用感性行銷,網羅新客戶的心,對於品牌的忠實客群,此時需更用心投入經營。針對會員客戶提出特權行銷,祭出如VIP生日禮、免費維修等服務,讓忠實客戶備受感動,更加忠誠。
也有許多企業慷慨大放利多,賺取利潤之餘,也不忘關懷社會,積極提倡社會企業責任,掌握時機,從點、線、面累積品牌價值。如味全集團推出「救地球,做就對了」的電視廣告,喚起大眾的環保意識,也為品牌加分。
蕭富峰認為,慷慨行銷是「捉雞先灑米」的多贏策略,是「先付出、後收穫」的行銷手法,讓企業在不景氣中贏得面子與裡子。
【2009/05/06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