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成功者的失敗學》朱樹勳 從失敗找進步

年輕世代的醫生大都不喜歡工時長的外科,差點鬧外科醫生荒;朱樹勳倒不擔心這個問題,他認為,還是有肯接受外科挑戰的人,而且醫學領域每一科都要有好醫生,整體醫療服務及品質才能提升。

他認為,要成為出色的外科醫生,個人的執著努力仍是關鍵,必須真心喜歡、投入,才可能長久。外科醫生一上手術檯開刀,站十幾個小時是家常便飯,維持良好的 體能,更是最基本的自律,年過70的朱樹勳至今仍維持游泳運動的習慣。他以自身經驗強調:「年輕人應該選擇自己喜歡的科別,有興趣,做起來才不會覺得 累」。

朱樹勳小時候讀過很多名人傳記,他最喜歡居禮夫人的這句話:「人生最大的快樂,就是建立一個目標,並為這個目標奮鬥。」因此,對他而言,所謂「成功」就是達到設定的目標;達不到目標,或走到相反的方向,就是「失敗」。

他把失敗看作機會,因為「遇到失敗就是學習的開始。」朱樹勳解釋通常我們看到別人的失敗,也許不會認真從中記取教訓;但若是自己親身體驗,印象一定會特別深刻,也較能從失敗中學習。

不過,有時冒了太大的風險,一旦失敗,整個人生可能就完了;因此,朱樹勳強調,必須小心評估風險,才能禁得起失敗;例如融資玩股票,一定要考慮自己能否承擔,才不會一敗塗地。

有的人遇到失敗,不會自我反省,只會怪環境、怪別人,不停的換學校、換工作,朱樹勳說:「但人如果沒有改變自己,到哪裡都一樣」。

學會正確看待失敗,才可能成功。或許止於至善,對外科醫生是個永遠達不到的嚮往之境;但從失敗挫折中檢討、學習、改善,在醫學領域不斷精進,救回病人的成就感,正是朱樹勳走上「開心」不悔之路的支持力量。(

【2008/10/30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