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的「棄子戰術」,是指以「棄子」為手段,以換取更大戰略利益。南宋《事林廣記》的「圍棋十訣」中,就有「棄子爭先」、「捨小就大」、「逢危須棄」三訣與「棄子」相關。 同為棄子戰術,可再略分為「受迫性棄子」、「非受迫性棄子」兩類。 棋至中盤,若形勢險峻,犧牲部分棋子,即能換取局勢主客易位的改變契機,兩相權衡之下,也只得選擇「棄子」戰術,以求自保或突破困局。 「非受迫性棄子」則是相對更具功擊性的策略。在棋局開始之初,為求誘敵深入,以一舉殲滅,部分棋子已被設定為「誘餌」的角色,注定日後犧牲的命運。 詭譎多變的企業戰局,也常見「棄子」戰術的運用。 主管進行策略布局,若魚與熊掌難以兼得,或為了避免全盤皆輸的停損考量,將被迫採取犧牲部分資源的「棄子」戰術。雖然,此舉不見得能乾坤倒轉,但至少能保住根本,以利東山再起。 此外,某些特定專案因市場狀況混沌不明,或因事涉敏感與機密議題,對執行者有極高的潛在殺傷力。主管為避免折損自己的人馬,亦可能採用「非受迫性」棄子戰術,由「棄子」打頭陣,發生狀況時,立刻切割關係。 若主管犧牲的資源屬「財務性資源」,雖短期帳面損益將有負面的影響,但若能順利止血或成功探測市場水溫,對於組織的中長期效益將是利多於弊。 但若犧牲的是「人力資源」,就得妥善「善後處理」。除了薪資報酬的酬庸之外,更得留意「棄子」的感受,以及對於內部組織文化、外部人力市場可能造成的影響。 「棄子」戰術最大的人性衝擊,莫過於背叛的負面感受。企業與員工的雇佣關係,是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礎上。不論基於什麼原因,「棄子」遭組織或主管背棄,已違背此一默契與精神。 對於還留在組織體的人而言,不禁會懷疑下一個「狡兔死、走狗烹」的「棄子」,會不會是自己?亦不免思索,是否還要繼續在崗位上全力奮戰,還是應及早另謀出路? 對於組織外的優秀人才而言,即使對組織所提供的優渥薪酬與職位感到心動,也須慎重思考,日後是否會遭「棄子」的命運。 至於執行「棄子」決策的主管,或許有一天會驚覺,自己原來也是棋盤上的一顆棋子,在高階主管布局之下,竟淪為「棄子」的一員。 【2008/09/24 經濟日報】 |
2008年9月25日 星期四
主管經》棄子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