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3日 星期二

經營理念》宏全「轉大人」三道補湯

北京奧運期間,鳥巢的觀眾席上人手一瓶可口可樂,不過,很少人注意到,手中可樂的外包瓶蓋、瓶胚,來自於台灣早期的本土廠商、如今事業版圖已橫跨東南亞的宏全國際。

創立於58年的宏全,從一家生產吸管的小工廠,成為國際大廠的合作夥伴,「跟著國際品牌走,創新商業模式和產品,是宏全成長茁壯的關鍵策略。」日前在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基金會的講座上,宏全國際集團總裁曹世忠分享自己的經營理念。

「最難熬的時候已經過去,現在是宏全的長大成人期,追求繼續穩健發展。」曹世忠不諱言,過去在大陸投資虧損上億元,被外界看衰,今年終於獲得認同與肯定,「多年來,堅持的差異化市場策略,終於奏效!」

第一道補湯:垂直整合整合飲料業周邊產品,掌握一次購足商機。

曹世忠笑說,股票未上市前,宏全可說是處於「睡覺期」,經營態度保守,即使想要有所突破,也多礙於組織規模或經費限制,因此獲利有限。

曹世忠回億,創業第六年時,曾想為宏全購入全世界最先進的西德設備,開了八次股東會都沒通過,向銀行借貸也沒有結果。

曹世忠踏入宏全從業務員做起,當年宏全只是個家庭代工的小廠,眼見同業都靠交際應酬做生意,他以提供即時性的服務,擄獲客戶的心。

他以「戰鬥業務員」自許,客戶一通電話,他立即到府服務,常常從彰化騎機車到嘉義,檢修機器、推銷產品。

後來,曹世忠發現,每出一趟到府服務,只賣一樣產品太不划算,加上股票上市後,感受到來自股東、客戶的各方壓力,「經營企業,就要有營收成長。」因此積極思考營運成長的可行策略。

他認為,整合飲料業的周邊產品,如吸管、瓶蓋、封蓋機、瓶套、商標等,甚至跨足吹瓶領域、生產PET寶特瓶,「透過垂直整合生產線,不僅能掌握一次購足商機,更能滿足客戶的多元需求。」

第二道補湯:產品多元平均一到兩年,研發新產品,保持競爭優勢。

曹世忠決定將宏全定位為「飲料業的包裝材料供應商」,先從垂直整合著手,這就是宏全所謂的「做大階段」。

「要做飲料廠的聯盟夥伴,而不是他們的上下游廠商。」曹世忠相信,宏全結合瓶蓋、瓶子、商標包裝的產品服務,介入市場的時機早,產品線又齊全,勢必能占有一席之地 。

他強調,「企業要獲利,就要勇於改變和開創!」因此,宏全除了垂直整合產品線外,也不斷創新研發、多角化經營。宏全平均每一到兩年,就會研發出新產品,形成一項競爭優勢

曹世忠指出,每個產品都有周期性,宏全採取多角化經營,來達成企業永續經營的第二目標,也就是「做強階段」。就像「壯年要養青少年,青少年要養小孩」,未來,宏全也會踏入第三產業,和日本合作開發PET環保袋,投入電池罐體產業,研究奈米等可用材料,跨足菸酒包材市場。

2002年,宏全走出海外,進運大陸市場;2005年,在大陸事業虧損的情況下,又投資東南亞。經營遇上瓶頸,曹世忠深信唯有商業模式的創新,才能同時降低成本與衝高營收,後來,他獨創駐廠生產的「In House」商業模式,與國際飲料大廠合作。

第三道補湯:駐廠生產在客戶廠內投資,降低成本,爭取訂單。

曹世忠指出,隨著全球原物料高漲,沒有企業不求降低成本,「但要有創新的商業模式,才會提高獲利,」宏全推動「In House」生產模式,提供包材,並在客戶工廠內投資、架設吹瓶機器,派駐三到四個工作人員,直接在客戶工廠內,吹瓶、連線填充飲料。

這個商業模式讓宏全爭取到大客戶的長期訂單,不僅能降低運輸、設廠等成本,還能提高生產效率。

「短則五年、長達十年的進駐大廠合作案,保障了宏全『做久』的營運心態,也因為這項差異化策略,提高了宏全的競爭力。」以前為業績四處奔走的經驗,讓曹世忠體認到:小工廠若能接大廠的代工案子,就能長期保有合作機會與持續的收入,也能因此拓展視野,了解國際發展。

當年創業資本只有400萬元的宏全,如今已是台灣的瓶蓋大王,也擠進亞洲前三大,客戶橫跨兩岸,目前正積極布局東南亞,預估集團今年營收將上看100億元。

宏全「垂直整合、產品多角化、駐廠生產」的三大經營策略,一步步地實現曹世忠的理想目標:除長期獲利,還要做大、做強、做久。

相繼將可口可樂、統一、娃哈哈、百事可樂,以及東南亞飲料大廠納入跨國布局,宏全將一步步朝「飲料包材界的鴻海」目標邁進。

【2008/09/23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