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郁芬
資訊科技進步,尤其是網際網路興起,把顛覆性的改變風潮吹入各行各業,影響所及早已不局限在高科技產業。 有線電視吸走了無線電視的觀眾,電信業者的生意被網際網路搶走,沃爾瑪百貨(Wal-Mart)憑藉先進的物流管理系統,逼得玩具反斗城(Toys "R" Us)考慮退出市場。大小企業,似乎無一能在這波空前的產業大變動中倖免。 許多曾在各自產業呼風喚雨的企業,如今步履蹣跚地努力想跟上現實的腳步。例如美國四大電視網的黃金時段收視率,在近十年中流失16%到50%。未來隨著數位錄放影機等裝置逐漸普及,人們收看節目時可以跳過廣告,這些電視網的營收也岌岌可危。 去年,名列紐約證交所(NYSE)前五大企業的攝影軟片大廠伊士曼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忍痛開始進行關廠裁員的調整計畫,希望藉此熬過步入數位攝影時代之前的痛苦過渡階段。 除了電腦和網際網路的進步外,美國約從25年前開始的法規鬆綁,也讓航空、電信和公用等事業開放競爭。這三股力量,促成產業生產力的大躍進。 八年來,生產力以每年3%以上的速率成長,幾乎是先前30年的兩倍。有的經濟學家認為,這是1980年代開始企業對資訊科技大手筆投資的結果,而投資效果之所以沒有立即顯現,是因為企業花了一段時間才了解並善用這些科技產品。 經濟學家指出,各行各業目前的騷動狀態其實不乏前例,只是因為如今受影響的許多是名號響叮噹的大企業,感覺起來才格外強烈。美國西北大學經濟歷史學家莫基爾(Joel Mokyr)說:「產業的這種變動已經發生200年了。」 從數字上來看,如今的產業動盪確實不特別厲害。1964年紐約證交所的前50大企業,今年仍掛牌交易的只有六家。不過40年來,企業新舊交替的速率也差不多是如此,每五年大約有13到14家前50大企業下市。 莫基爾指出,過去一個世紀的其他技術競爭和產業轉型,其實也同樣深具意義。例如道路取代以鐵路為主的運輸系統,電話、電視和衛星帶來通訊革命。 莫基爾說:「如今由科技進步引起的結構性變革,也許並未比從前嚴重,只是改變之處不同罷了。」 美國西北大學經濟學家高登(Robert Gordon)則認為,今後資訊科技帶來的創新很難再具有革命性,大部分創新都將停留在娛樂層面,像是Palm Pi-lot和iPod等產品的開發。高登說,「網際網路只能被發明一次」,資訊科技大幅提高生產力的情況,可能即將畫下句點。 【2005/01/01 經濟日報】 |
2005年1月1日 星期六
創新風潮 吹襲各行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