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6日 星期一

威爾許專欄》華爾街薪制 金融危機幫兇

麻州杜德里的雷佩吉問:依你之見,是什麼導致金融業危機?

答:導致金融危機的嫌犯名單其實又臭又長:過分熱心推動房屋自有的美國國會;讓利率維持在這麼低的聯邦準備理事會;利用不合格購屋者的掠奪性放款機構;而自不量力的購屋者同樣難辭其咎。

嫌犯還包括:放任銀行法規過度寬鬆的白宮;銷售複雜難懂的產品並藉此賺取暴利的金融業高層;按市價結算的會計原則,這加速金融資產價值下跌;誤導人的信用評等機構;以及放空的避險基金,他們賭世界末日的來到,助長空頭氣焰。

這令人想起推理作家克莉絲蒂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半夜只有一位受害人,但許多乘客很可疑。我們還想加一個嫌疑犯:從私人合夥公司轉型為上市公司的投資銀 行。這股轉型趨勢始於1980年代中期,當時正值全球經濟擴張,為募集更多資金而轉成上市公司是合理的,但這趨勢可能已在不久前產生最不幸且最令人意想不 到的後果。

投資銀行 拿別人錢冒險

投資銀行昔日由合夥人共同持有和經營,合夥人拿自己的錢承受風險,企業成敗與否都由合夥人概括承受,也難怪當時的合夥人較能仔細評估每筆重大交易和部位的風險。

投資銀行的股票首次公開發行(IPO)熱潮始於貝爾斯登1985年的首度公開釋股,止於高盛1999年的IPO。每一次公開釋股,都有一些合夥人撤出資金,留下來的人仍繼續掌控銀行的營運,只不過改拿別人的錢來冒險,而且金額愈來愈大。

奇異公司在1986年收購基德投資銀行(Kidder Peabody)時,就讓我(威爾許)嚐到苦果。雖然嚴格說來這不算IPO,但由於奇異擁有龐大的資產負債表,這筆交易與IPO的效果無異。奇異完成收購 Kidder Peabody後不到兩周,一群興奮的基德投資銀行出現在威爾許的辦公室,強烈建議奇異提供4億美元過渡性借款給一筆油氣業交易。這筆交易的風險很高,這 些銀行家或許不敢向先前的合夥人提出這樣的建議。

他們成功說服奇異提供貸款,但在基德好幾次耍花招利用奇異的資產負債表後,奇異發現自己顯然缺乏管理投資銀行的專門知識,於是在1994年賣掉基德。

當股東持有的投資銀行開始擴大部位並承受更龐大風險時,有樣東西也跟著膨脹,那就是紅利。結果有如華爾街上的賭城。他們的工作時數和強度都不變,不同之處 在於現在是拿別人的錢從事槓桿操作,而不是自己的錢。突然間,金融工程師每年可賺進500萬、1,000萬,甚至2,000多萬美元。

暴利分紅 美政府應干預

為了讓遊戲繼續下去,大部分的投資銀行透過愈來愈花俏複雜的投資工具承受更大的風險。要是交易出錯呢?那就減少紅利。正因為不是拿自己的錢出來賭,因此於己無損。投資銀行不再謹慎評估風險,或許已不令人意外。

我們不是把金融危機的責任全推給投資銀行。他們不過是東方快車上的另一名乘客。我們提到投資銀行是希望在未來追究責任的過程中,所有罪犯都得到應有的懲罰。毫無疑問地,美國政府的干預行動應該包括處理華爾街運作不良的薪酬制度。

這次金融危機的複雜程度和蔓延全球的廣度都令人吃驚,但過去幾次的危機已證明,賢明之人有能力修補金融體系的破洞。財政部長寶森、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和紐約 聯邦準備銀行總裁蓋斯納正是最佳寫照,他們三人放下意識型態,總能在上一步有所不足時,迅速靈活地預判下一步該採取什麼行動。

這次的危機不知何時會結束,但我們對危機處理團隊有信心,相信他們終能把金融體系導回正軌。

【2008/10/06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