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0月3日 星期日

未來應投資「微笑曲線」的右邊?2004年7月 e天下雜誌

施振榮(宏碁集團董事長)
2004,是將滿60歲的施振榮在宏碁的最後一年。離退休只剩半年,他致力出書、架設個人網站、設立中華智融,希望繼續發揮個人「剩餘價值」,期許帶領華人社會邁向國際舞台。在今年玉山科技協會的年會中,他分享對整合華人資源、共同開發經濟新大陸的願景。
「當年那個年輕人,如今已經不再年輕了;28年來,我所盼望的就是要在60歲的時候退休,」宏碁集團董事長施振榮,今年6月15日在台灣玉山科技協會年會「全球華人資源整合與創業投資機會」的專題演講中,如此開場。
2004年12月即將屆滿60歲的施振榮,距離他光榮引退的日子,如今只剩下半年而已了。但是,他仍然努力不懈,希望能夠繼續為華人世界發揮他的「剩餘價值」。從出版新書、架設個人網站、一直到設立中華智融等,凡此種種,在在顯示了施振榮對帶領華人社會邁向國際舞台的決心與期許。
2004年,是施振榮在宏碁集團的最後一年。在這次「玉山年會」演講當中,他分享了對於整合華人全球資源、共同開發經濟新大陸的願景,詳細內容如下......(郭芷婷)
※    ※   ※   ※
在21世紀初,《遠東經濟評論》提出了「21世紀是華人的世紀」的說法。當時,有人問我對於這句話的意見,我告訴他:「不太可能吧!」其實,如果以民族社會裡華人人口最多這一點來看,我應該要投贊成票才對;不過,我並不認為人多,就能造就華人的世紀。
回顧歷史,中國在漢唐時期是相當強盛的。這樣的強盛,雖然對華人文明是有意義的,但是,以世界觀而言,給全人類所帶來的貢獻仍有限。要成就華人的世紀,就應該要從我們如何「對全球的人類做最大的貢獻」來著眼,而且要比現在的白種人、美國人貢獻得更多,才能夠稱為華人的世紀。
大陸是華人世紀新基地
當我們看到,美國人以新大陸造就了現今在全世界領導的地位,由此就不難發現一件事,中國大陸正在崛起的新經濟勢力,將可以成為華人未來對全人類帶來貢獻,並發揮更大影響力的新基地。
當然,要讓「華人世紀」夢想成真,對人類的貢獻不應該只有經濟,另外還應該包括社會的發展、和平、科技以及人文的發展等等。但是,如果回到原點,所有發展的前提,都在於經濟要先開發!
經濟要發展,我們全球的華人必須先整合。完成整合了之後,才能再擴張、再繼續跟各地區的人進一步合作,對全世界做更大的貢獻。
我記得在中學讀書的時候,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就是國父所說的:「要迎頭趕上。」我相信,在過去工業革命的時候,沒有把握好時機、喪失了機會,是造成我們現在必須不斷加以追趕的原因。所以,我們不停地在思考,在數位時代、新經濟、以及知識經濟一波又一波的機會裡,還有沒有辦法掌握確切的機會?數位時代會不會是華人可以迎頭趕上的契機?
數位經濟的新機會
我覺得,美國就是因為佔有世界最大的市場,才會擁有今天的繁榮。市場其實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因此,中國大陸市場的崛起,正是我們必須要好好掌握的機會。
此外,再談到科技產品創新的方面。如今,手機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已經逐漸在減少當中。這裡所謂的效益,並不是指手機數量而言,而是說,手機所帶動的整個通訊、經濟的活動,已經不再產生。未來即將發生的「數位家庭」,由過去手機產業的發展經驗來看,我相信,中國大陸一定能在最快的時間內就跟世界同步,我把它稱之為一個數位經濟的機會。
現在來看這個機會,我們其實是有先天優勢的。即使如此,我們還是要有一個方法,去有效地掌握這個機會,因此,我們必須要努力。
在這個新興起的數位經濟機會裡面,我們必須從頭到尾來整合思考:從IC顯示器、儲存器等關鍵性的零組件,到數位家庭產品、數位個人產品、數位辦公室、甚至於服務平台、以及服務平台後面的內容……等等,這整體的創新和整合工作,可以說是一個技術密集、營運知識密集的發展。
台灣應做全球華人資源的整合者
在數位經濟裡面,目前關鍵性的零組件幾乎已經都轉移到大中華地區。很明顯地,全球的硬體市場隨著現有的資訊產品,配合中國大陸的大量生產,已經掌握在華人的手裡。接下來,我們要去思考的,應該是整個服務市場、自有品牌,和大中華市場的有效掌握。
而台灣,在「數位新大陸」的觀念定位之下,可以說是全球華人資源的整合者。而從一個比較具體的觀念來想:美國擁有很多重要的城市,例如像是紐約、華盛頓D.C.、達拉斯等等;但是,若是提到美國的經濟發展方面,我們仍會想到波士頓、矽谷這些城市。
台灣缺軟體、市場以及國際人才
很明顯地,台灣在數位新大陸的定位,就應該是整個大中華圈的矽谷、波士頓這樣的城市。不管是矽谷,還是波士頓,最根本的其實是在發動整體數位經濟的一個中樞。
為了走到這個定位,我們所要努力的,包括了兩個重要面向:我們已經擁有的、以及我們還沒有的。
數位產品、關鍵性的零組件、這方面的群集效應,是我們已經擁有的;而在國際化創業人才的育成方面,我們目前也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掌握。包括ODM全球的市場、資訊相關的產品等。隨著時間的發展,包括數位個人產品、數位家庭、甚至數位辦公室,我相信都將是台灣能夠有效掌握的方向。
然而,我們所沒有的,則是在於軟體的部份。我們在軟體方面可以說仍然相當欠缺,而且台灣的市場實在是太小了。我們希望,中國大陸能成為我們的市場腹地。
中國大陸之所以有很大的發展,就是因為他們有市場。市場是所有經濟的龍頭,也是創新的龍頭!若沒有市場,實際上什麼都不能談。台灣今天的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就是透過ODM掌握了全球的市場。沒有市場,就沒有經濟。
以剛才的例子來看,在波士頓或矽谷,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關鍵也是台灣現在沒有的,就是一流人才的聚集,而且是全球一流的人才。我們應該多歡迎國際人士來台灣創業,這樣要國際化也會比較快。
在知識經濟裡,扮演關鍵角色的,其實並不是製造業,而是服務業,而且是國際化的服務業!為了達到國際化程度的服務業,我們可以從大中華的服務業開始做起。
此外,創投業也有其新的使命。以往只要提到創投,我們大部份都是以台灣為主要範圍;而現在,則是要慢慢地跟中國大陸做整合的工作,而且必須要把關鍵性零組件、資訊產品、服務平台與平台內容等等,一起有效整合。要「多管齊下」,而不是一點、一點的。
投資「微笑曲線」,由左到右
然而,如果是從「微笑曲線」的觀點來看,我們要從左邊研發到右邊的銷售、品牌全程考量。過去,我們台灣的創投大多是以微笑曲線的左邊為主;但未來的發展,例如服務的機制、品牌的發展,這些都是屬於微笑曲線的右邊。我們應該要朝這個方面做整個華人資源的整合、雙管齊下去努力。
可能有些創投的人會說,我們只有能力專注於某一個特定的領域。但是,我必須建議,就全程的考量而言,對整體數位經濟發展中可能有的瓶頸,也應該要有適度的投入,讓整個發展能產生一個全面性的綜效,而不會因為某一方面的瓶頸,讓整個投資效益受限。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或者,應該建立一個比較獨立自主的數位經濟體系。這個體系,也許要等到10年、20年之後,才會真正地成型,但是,我們必須要從現在開始,就把它納入全程的思考與考量。
以網站和新書分享剩餘價值
對於我本身而言,我也希望在退休之後,還可以保有一點剩餘價值。其實,我已經在做一些準備了,例如,「stanshares.com」這個網站裡面收錄,就有很多關於我自己的個人新聞稿和演講大綱。同時我也準備在今年底和明年各出一本書,這就是我的剩餘價值。
變革的經驗,也有剩餘價值。整個華人世界裡,曾投資、創立公司最多的,恐怕非宏碁莫屬。也因此,我們有很多失敗的慘痛經驗。所以,退休後,最重要的就是分享這些經驗。當然,因為我的身體不是很好,可能沒辦法接受所有的委託;所以,我希望可以用比較有效的方法,把經驗有效地貢獻出來。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也是我未來一個很大的挑戰。
另外,中華智融在明年1月1日也會開始營運,特別強調的就是智慧的融通。從人類歷史來看,金融是經濟發展主要的工具,而未來知識經濟裡面,需要的則是智慧的融通,這就是「智融」。華人要一起發揮智慧、創造共同價值。由台灣和大陸合作,創造中華民族的最高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