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認知的知識經濟包括企業營運總部的發展、創新研發中心的發展、創意設計產業及數位內容產業或是產業的高值化,知識經濟要不斷運作,就要以創意、創新、創業為核心,以社會制度為基磐,知識資本和資訊科技則是支撐整個發展的關鍵。 這個新的架構稱為後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將在未來重新轉型,未來的產業發展將著重漸進型創新、生活型創新、在地型創新,核心引擎仍是創意、創新和創業, 而它所需要的基磐除了過去的知識資本外,更需要人文社群,制度基礎則賴重新建構區域化的金融、製造與研發體系以及人文創新系統。 創意能否轉換成具體的成果或產品,關鍵在於是否能為顧客帶來新的價值並得到認可,當它創造出價值並獲得認可時,就稱之為創新。很多創新是一時的,不夠形成一個產業標準或經營模式,同時匯集足夠的資源而持續存在,能夠持續存在才叫做創業。 企業經營的過程中,這三個階段不斷進行。首先要有點子,這個點子要使顧客滿意,並能夠長期存在。點子通常是將不相干的東西結合後出現的新想法,創新則要從 顧客的角度出發,把使用者放在發想者的思維,才能成為真正的創新;創業則是善用現有潛的資源,以新方式組合,賦予資源新能力,這就是創業成功的關鍵。 以大學為核心 產官學攜手共創知識資本 在後知識經濟時代,中小企業執行創意、創新、創業時,有兩個重要夥伴──政府與大學。政府需要建構一個區域化的金融、製造和研發體系,以及人文創新系統,大學除了提供豐富的知識資本外,更重要的是提供人文社群。 國際間,大學和園區緊密結合的例子日增,這些園區不是過去的工業或科學園區,而是創意園區,例如澳洲昆士蘭大學便是大學和園區生活融合的概念。 過去幾十年,日本非常強調社區總體營造,以保存較多的社區文化,但在保存社區文化後,日本發現社區再生,必須靠與大學融合,因為只有大學才有足夠的能耐與 地域結合。2006年,日本公布都市再生計畫,以大學為核心,活化城市、連結周邊環境的機能,強調大學和地域的連結關係,透過實踐性的社會教育促進社會運 動參與,也讓更多的留學生、外籍生進入這個系統。 政大位於景美溪左岸,兩年來校方一直在思考如何使景美溪左岸更繁榮,如何讓附近出現人文藝術大街、文化創意園區,或讓貓空休閒區成為這個地區的連結點。除了就現有的環境加以整合外,政大也計劃推動未來城市想像,將自然景觀結合科技元素,讓社區具備前瞻性和未來性。 劣勢造就福音 中小企業貼近土地、創造價值 過去非常強調全球化經濟系統,如全球化農礦生產系統、金融系統、研發系統、製造系統,在這波經濟變動後將有所退縮,區域經濟會成為下個十年到20年的重要經濟思維。 這個趨勢對中小企業來說,反而是一大福音,中小企業因為貼近消費者和土地,更能凸顯企業價值。 以使用者為核心的創新策略,結合人文的社群,掌握漸進、生活、在地這三種創新模式,也將成為中小企業凸顯機構定位的關鍵。未來大學最重要的是提供知識資本和人文社群,政府則應建構符合趨勢的金融、製造與研發體系,以及一個強調以人為本的創新系統。 此外,以大學為核心的都市新生計畫,或者是未來城市的實驗計畫,將能讓大學的知識資本和人文社群,成為帶動在地型創新的核心,對於中小企業、大學或社區和城市,都會有很大的效益。(作者是政治大學校長,系列完) 【2009/02/06 經濟日報】 |
2009年2月7日 星期六
創意、創新、創業 後經濟時代關鍵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