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月來,世界經濟發生重大改變,企業經營者得面對四大議題。 首先是原物價格劇烈波動。不管是石油、小麥、棉花、黃豆及所有的礦產,過去一年價格波動快速。原物料價格不穩定,成為企業經營者的致命傷,也為全世界經濟環境帶來挑戰。 其次是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在這次的衝擊中,美國已有多家銀行破產,日本大公司也面臨挑戰。波及範圍不僅企業,像冰島、匈牙利、波羅的海三小國、韓國、杜拜等都出現國家破產的危機。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將成為未來十年的重大議題。 接著是台灣人感受特別強烈的毒奶粉事件。毒奶粉事件彰顯全球產品的安全議題,過去基於國際貿易比較利益法則,生產和銷售形成一個國際布局的概念,但此概念立基於產品的製造和品質具備全球性信心,一旦信心開始瓦解,整個經濟體系將重新建構。 最後是知識創造與加值應用機制不健全。每年全世界發表的科學學術論文就有100多萬篇,過去20年累積的各種論文數量更高達上億篇;除了論文,每年全世界申請的專利數達176萬件,2006年核准的大概有75萬件。 全球知識產出量龐大,100多萬篇的論文大概能轉換成幾十萬件的專利,但技術突破是否能提升為產業創新,則有相當落差。 全球化體系面臨挑戰 這個落差不在於技術本身,而在於技術的應用能力及對使用需求的有效掌握。 所謂的有效掌握使用者,是指研究者縱然知道許多知識,但這些知識如何轉換為使用者所需,兩者存有高度落差。以海島型經濟為主的台灣,如何面對這樣的議題,值得關注。 因應這些議題,未來十年或20年,全球化體系將面臨極大挑戰。過去因為比較利益法則的思維,農業、礦業或原油生產形成一個全球分工系統,但在原物料價格快 速波動後,全球化架構將重新調整,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開始需要自己存一點食糧、能源以及其他物資,否則無法承受物價受他人所制的壓力。 在金融海嘯衝擊全球後,愈開放、自由的國家,因為完全沒有防線,受到的衝擊愈大,資金自由在全球移動將有所退縮。 此外,生產過程中的信心危機若無法去除、產品品質若無法確保,過去為符合全球比較利益,將生產基地移到第三世界國家的作法,也將面臨考驗。 最後,全球的知識量暴增,不代表能完全轉換成對民生福利直接相關的技術,在地化的使用需求不能精確地被掌握及滿足,只有知識、沒有產出,不能符合大家的期待,全球化研發體系也將受到很大的挑戰。 經濟走向回歸區域化 整個經濟系統需要重新做根本性的思考。過去20年非常強調全球化,但就目前的經濟情勢看來,重新回到區域化的生產、金融、行銷與研發系統,是勢必要走的一條路。 經濟學者修馬克在1960年代提出了「small is beautiful」的想法。他認為中大型企業、中大型經濟系統、中大型研發系統,其實都忽略了三個重大議題。一是沒有以人為念:為了製造而製造、為了生 產而生產、為了銷售而銷售,忽略所有的經濟活動中,人才是核心;二是區域化經濟:區域化發展才能讓社會真實感受到經濟活動價值,將成為未來須重新建構的一 個系統;三可持續發展:過去幾十年,人類為了追求自身利益,耗盡地球多數的自然資源,卻忽略在人的生命中,生態與生活品質更為重要。 在全球化系統解構重組之後,以「小」為核心思考,成為下一階段最重要的思維。小家庭、小社區、小班級、小企業、小城市、小政府,「小」將展現在各種面向。從這個角度來看,企業與政府在做未來決策及長期經營時,可以此作為參考。 修馬克曾說,人才是整個經濟活動最終的享受者,人的價值無法用國民生產所得來衡量,基於這樣的觀念,未來所有經濟活動的進行,不管是生產、生活、生態、生命,都需要有新的理念來主導。 四大理念主導未來經濟 首先是生產。過去以提高國民所得為發展目標,其實就業機會比國民所得更重要。為了讓GDP不斷地成長,國家持續支持大 型投資案如兩兆雙星,可是所創造的就業機會有限;反觀中小型企業的資本與技術雖不是非常密集,但帶來的就業機會相對而言較多且較深。能夠幫助絕大多數人就 業的社會才是一個好的社會,而不是國民平均所得快速成長,卻貧富差距懸殊、失業率高居不下的社會。 其次是生活。生活品質比經濟產值更重要。 台灣在世界的經濟洪流之下,過去幾十年全民拚經濟,產品產出及外銷數量長紅,但這些經濟效益並沒有為台灣這片土地帶來比較好的生活品質,不少人一直覺得教 育不夠理想、城鄉不夠美麗,生活品質並沒有隨著經濟進步同步進展,如何讓生活品質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同樣受到保障或改善,這是經濟政策上的第二個思考。 再者是生態。過去在全球競爭下,從企業、教育、學校到政府,都在競爭。但在這次金融海嘯後,區域性的互補合作將成為新的思維主流,如何建構一個區域性的合作系統,讓這個區域裡的相關成員能夠互相支持、互相幫助、共同發展,成為未來共同架構的生態。 最後則是生命。永續和諧比一時榮耀更重要。過去無論是在經濟體系或教育體系上,有太多指標強調一時榮耀,例如:大學排名有沒有進世界百大、經濟成長率在世界排名第幾等。 其實修馬克曾提到,教育、生命和社區並非短時間可以改變,它是漸進演化的過程,而永續和諧則是在這個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議題。 (五之一,作者是政治大學校長) 【2009/02/01 經濟日報】 |
2009年2月3日 星期二
創新策略 中小企業成長動力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