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月24日 星期四

企業沈浮錄》商品魔力不再 Sony一路苦追

■ 湯淑君/綜合外電
日本消費電子巨人Sony公司的影音產品,向來以品質佳、技術先進著稱,近年卻疲態百出,在當紅的數位音樂隨身聽市場,被蘋果電腦公司的iPod搶盡風頭,在液晶電視賣場的人氣,則比不上夏普公司(Sharp)的Aquos。
何以致此?Sony公司元月下旬說,去年10月至12月當季銷售額衰退7.5%,營業盈餘萎縮13%,但更大的衝擊是音響產品部門盈餘陡降83%,iPod的競爭壓力不言可喻。
Sony主管解釋,數位電子裝置彼此的區隔小,進入門檻低,以致價格競爭激烈,壓縮利潤。相形之下,夏普和松下電器產業公司所受的衝擊較輕,仍未脫離成長軌道。由此可見,Sony的困境恐怕也和自家的問題難脫關係。
數位時代 優勢大逆轉
分析師指出,Sony最近陷入窘境,受過去的輝煌成就牽絆,影響高階主管掌握市場趨勢的能力, 是其中一大因素。東京德意志證券公司分析師中根康夫接受訪問時說:「Sony誤判市場情勢,因為先前的產品既受歡迎又賺錢,反而妨礙Sony前進。」
Sony締造眾多傲視群倫的成果,例如當年在陰極射線管(CRT)電視市場推出令人驚艷的特麗霓虹技術,更以首創的隨身聽掀起隨身音樂播放革命。
但數位時代讓局勢驟然改觀。
以電視技術為例,Sony以特麗霓虹映像技術強化色彩的艷度與亮度,又掌握過半零組件,得以在電視市場稱王。但既得優勢也延緩Sony轉型到薄型電視的步調。
在液晶顯示(LCD)電視問世之初,Sony主管對液晶電視的畫質嗤之以鼻,並未投資生產面板,直到發現液晶電視銷售起飛才決定改弦易轍,後來與南韓三星公司合資生產。起步太慢,造成Sony必須向別家廠商採購面板和關鍵零組件,成本隨之升高,削弱Sony在液晶電視行情下滑時降價的能力。
安於現狀 錯失龐大商機
同理,1979年推出後,款式變化多端的隨身聽一直是Sony的搖錢樹。安於現狀導致Sony公司高層未察覺,以硬碟或記憶卡儲存網路下載音樂的攜帶型裝置有龐大的商機。
其實在iPod問世前幾年,1999年Sony就推出一款能下載音樂的隨身聽,但仍沿用碟片,未做過渡到新格式的策略轉變。而且,Sony仍以隨身聽為中心來看待網路音樂產品,以致操作介面不易與個人電腦連結,使用者不易上網擷取音樂,遂給使用簡便、順暢的iPod可乘之機。
在音樂市場遭遇挫折,也凸顯Sony現行策略的一大弱點:執意用自己專屬的技術標準。儘管MP3已是網路通用的數位音樂壓縮技術,Sony仍堅持用自己為MiniDisc發展的壓縮軟體Atrac。結果下載過程更複雜,給Sony網路音樂播放機的使用者添麻煩。Sony費時五年,終於在去年推出一款MP3播放機。
執意自我技術 市場受挫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儲存數位照片和音樂用的記憶卡上。Sony堅持用自創的技術,卻和市面上更普及的SD記憶卡規格不相容,讓Sony產品的用戶為難,因為若買松下或東芝的電視機,就不能直接觀賞用Sony攝錄影機拍的影像。
另外,在新一代數位影音光碟(DVD)錄影機標準方面,Sony也面臨挑戰。Sony大力推廣藍光技術,已獲多數消費電子製造商、電腦公司及幾家大型好萊塢電影公司支持。但由東芝主導的HD-DVD陣營,也爭取到四大好萊塢片商的背書。兩大陣營對峙,可能重蹈當年Sony以Betamax錄影帶規格大戰松下VHS的覆轍,須經歷一番市場廝殺才分得出勝負。
失去推出熱門產品的魔力
批評者質疑,在社長出井伸之掌舵下,Sony似乎失去推出熱門產品的魔力。Sony前一款轟動全球的創新產品是PlayStation遊戲主機,在1994年上市,比出井伸之接掌Sony早一年。
歷任Sony舵手都是科技迷,篤信能改善消費者的娛樂體驗。共同創辦人井深大與盛田昭夫都熱愛電子裝置,激勵Sony工程師開發出成為Sony表徵的創新產品。出井伸之的前任者大賀典雄,雖是音樂家出身,但也掌握住科技趨勢的潮流,不顧唱片業的反對,毅然決然認定雷射唱片(CD)必會取代LP黑膠唱片。
出井伸之任內較受稱道的成果包括:推出Vaio筆記型個人電腦和Cybershot數位相機,以及第二代遊戲主機PlayStation 2。但整體而言,在帶領Sony迎接電子業新時代挑戰方面,出井伸之顯得力不從心。
一大問題是,出井伸之接掌的Sony,已是旗下事業龐大、鬆散的集團,從電影、音樂、遊戲跨足到半導體甚至保險領域,不但決策過程緩慢,各部門也時有利益衝突。例如,擁有哥倫比亞等唱片品牌的Sony音樂部門,就阻撓電子裝置部門推出可播放MP3下載歌曲的隨身聽。
為解決問題,2月初Sony把旗下規模最大的電子部門一分為二,以加速新產品開發時程。此舉能否奏效,銷售數字很快會給答案。
【2005/02/24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