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景龍
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與行而不查,此一現象普遍存在企業界,也不斷有人針對此一議題提出改善對策,但多偏重於會議的資料準備、議程結構、議題安排及時間控制,屬於會議管理的軟體方面建議較少,可能因為企業之間差異性大,且軟體部分往往隱而未顯,甚至是公司禁忌,所以往往略而不談。但軟體是改善會議成效的最大關鍵,值得深入探討。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執行力高人一等,他有何開會訣竅?郭台銘開會的主要道具是一疊白壁報紙及筆,協助立即記錄相關議程討論的過程,透過不斷的歸納、細究出席者討論的相關論點,針對疑點加以澄清後並立即整理,進而形成公司決策。決策形成僅是會議的初步成果,確實驗收決策執行成效,才是會議的結束。由此可見,會議成敗決定於討論的內涵深度、老闆追根究柢及歸納整理的能力、決議的執行力。
一、 討論內涵深度
1.討論議題必須明確且具討論價值。若議題本身不複雜且牽涉層面不廣,便不一定要在會議中提出討論。可由幕僚單位事先整理相關議題,並進一步篩選,但篩選時須持開放心態,避免重要議題成為漏網之魚。
2.創造會議趣味性。誠如「開會開到死中」一書提及,大家之所以不想開會,其中一個重要關鍵是會議太無聊,無法激發大家參與的熱情。若能在會議中加入衝突的因子,開會將變的更有趣。會議主持人必須如導演般引導整個會議的進行,使開會的過程充滿張力且更加有趣。
3.討論焦點放在事件而非人身上。換言之,強調對事不對人,若有人藉由會議過程進行人身攻擊,主持人必須制止。
4.選對出席者,避免不相關人等參加。與討論議題相關人員皆須參與,但應避免將會議當成教育訓練場所,混淆會議目的,導致會議成效不彰。
5.營造能自由討論的會議環境。主事者應抱持開放的心態聆聽參與者的意見,並鼓勵所有人發言。甚至可將參與會議的貢獻,納入個人績效考核。
二、主持人追根究柢的功力
1.緊扣討論主軸。會議中常可見到避重就輕不知所云的狀況,探究其因在於一般人有「何必沒事找事做」的心態,擔心會議中說太多話, 不但容易得罪人,而且會將工作往身上攬,能不發表意見就盡量不表示意見,萬一被點名,便輕描淡寫帶過。此時主持人不但要緊抓討論主軸,更須緊盯人員發言,不輕易放過打馬虎眼的人;透動強化同仁之間的互動,也可拉回他們的注意力。
2.針對討論內容不斷提出問題,直到所有問題都被澄清為止。所有問題都要經過Why、Why、Why的考驗,才能找出真因。也唯有找出問題發生的真因,才可能提出有效對策。
3.確實掌握問題。邱小妹妹人球事件為何真相直到第八天才被發掘?除了人謀不臧外,調查者對整個診斷流程了解不足,才是最重要關鍵。台北市衛生局調查好幾天竟無法找出真相,外部公正的調查小組只須一次關鍵問話,即讓林醫師俯首認罪,由此可知找對人、問對問題,問題便會浮現。
三、歸納整理能力
1.判斷創意可行性。討論靠創意,歸納靠實力。實力是指對問題及公司現有資源的了解程度。要將天馬行空的創意轉換為實際可行的計畫,不僅需要歸納能力,更需要具有辨別創意可行性的能力。通常由決策者扮演此一角色,但也可由公司幕僚長或具備相同能力者扮演。
2.找出創意不足或討論不完整之處,引導進一步討論,使討論的決議更加具體可行。若本次討論無法整合出明確結論,須針對後續的討論訂出明確的議題,追蹤整個議題的後續處理狀況。
3.相關決議必須具體明確。盡可能當場宣讀會議決議,讓相關決議執行者確切了解自己所應負責的部分,若對決議內容有疑慮也可當場釐清。
四、決議執行力
1.達成共識:開會不是目的而是過程,目的在於解決問題,若一味強調自由討論,卻無法達成共識或決議,相信絕大部分經營者無法認同這種會議,討論固然重要,找出解決對策更加重要。
2.支援相關資源:決議執行絕非單一個人或組織的責任,而須各方面配合。換言之,除了分配責任區外,更須投入必要資源,使執行單位有能力完成所交付任務。
3.確實遵守決議事項:與會者不能在會後大放厥詞批評決策不完整或錯誤,除非事後發現其他未曾討論的狀況已確實影響決策有效性,可立即要求重新開會討論,否則先做再說。這可避免相關人員以對決議有意見,當成執行不力的推諉之詞,逃避應負的責任。
4.建立追蹤執行體系:一方面可了解執行成效,再者可針對執行狀況給予適度協助,盡早發現問題。此一階段,公司不可有鄉愿心態,否則眾多努力即將化為泡沫。
5.最高執行者應重視會議結果及成效:唯有最高執行者以身作則,率先遵守會議決議,並時時釘住會議成效,才能給會議參與者及決議執行者壓力,進一步讓他們重視決議,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顯現會議的成效。
提升會議成效,不應只將重心放在提升會議成效的外部環境及硬體架構,積極強化會議軟體的品質,方為首要之務。一齣電影的好壞,導演與編劇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想要把會開好,不是自己成為好的導演或編劇,就是找個好導演或編劇,只要有心全力以赴,提升會議成效絕對不是天方夜譚。
【2005/02/25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