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0日 星期三

台北京觀察站》誰能讀懂中國經濟?

【經濟日報╱范疇】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保羅‧克魯曼到北京演講,有人問中國經濟是否已率先全球觸底反彈。他說,從中國發布的數字看來,政府的刺激內需計畫已出現成效,但在出口急劇下滑的同時,內需補上的速度如此之快,「實在超出了我的理解能力」。

中國的經濟讓諾貝爾獎得主看不懂,他不是第一個。多年前,另一位諾獎得主弗里德曼造訪中國時,也表示無法對中國的經濟發表意見,「因為我看不出誰在用誰的錢辦誰的事」。

當然他們不會是真的沒有看法,只是這些看法難免要牽涉到經濟學外的領域,他們的經濟學者角色不好說。

主流的官方機構的領導,一直在散發著中國經濟已經「企穩」的資訊及統計數字;但在報章經常能看到豆腐干大小的幾十字報導,同一機構的中層幹部,尤其是中層研究人員,說出和他的領導完全相反的看法。自金融風暴發生以來,百姓已經被各種矛盾的信息搞的暈頭轉向。

國家統計局的數字說北京的房價降價了,北京市統計局的數字說北京市的房價漲價了,兩者正負差可以達到十個百分點。政府說工資平均上漲了11%,百姓說沒有啊,我怎沒感覺到?

其實都對,你對,他對,我也對。中國根本還沒有到用數字施政的階段。使用數字是現代化的,是進步的,因此,「你要什麼數字?我做給你」。數字,就是政治。要讀懂中國,一定要養成從數字變化的背後嗅出政治動向的本領。

數年前,一位臺灣風險投資經理考察一家工廠的經營,工廠領導告訴他,今年的成長可以達到8%。考察完畢後,該經理表示對8%的數字有懷疑。人情世故通達的領導笑著對他說,某某先生,您不用懷疑,我如果做不到8%,朱總理承諾的8%從哪裡來啊?

中國對官員的考核非常非常數字化,因此數字藝術成為官場的必備技能。中央要求城市人口必須達到某個比例,很簡單,一傢伙把鄰近鄉鎮劃進城市,農村人口立刻就下降了,城市人口立刻就上升了。國家就業形勢究竟嚴不嚴峻?不太嚴峻,只有4%失業率,因為農村的不算,農民工離開城市的愈多,失業率就愈下降。待業農民,不算失業。

GDP(國內生產毛額)你要多少?占據經濟總量65%的國營企業間互開發票,就能提升GDP。網路上的笑話說,兩個國營企業的老總一起出去郊遊,路上相互較勁。甲老總看到地上一堆狗屎,說你要敢把它吃下去,我就買你十個億的貨。乙老總賭氣不示弱,當場就抓起狗屎吃了下去,說錢拿來,我給你開票。幾天後,甲老總感覺自己太衝動了,對業績不利,就去找乙老總說,要不我也吃一堆狗屎,你也買我十個億的貨。就這樣,GDP多了20個億。

中國經濟是成長的,國家是有錢的,經濟官員是有能力的,但是不能看數字的。先射箭,後畫靶,你也可以成為神箭手。

(作者在大陸深耕多年,taibeijing@gmail.co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