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1日 星期二

台塑集團的管理變革》單元成本分析五步驟

儘管台塑集團關係企業的性質和形態,與歐美日國家不同,但王永慶找到了適合台塑集團自己的生產方式,並始終注意如何改進它,這一點最重要。

在過去的幾十年當中,台灣經濟經歷了高速與低速兩個增長階段。這一轉變給一些大企業的經營模式,包括經營理念和生產方式,帶來了根本性變革。

豐田生產方式就是日本經濟從高速向低速增長轉變的產物。豐田早在1970年代初就開始投入鉅資於企業流程再造,放棄已遵循多年的大量生產作業形式,改以杜絕浪費和降低成本應對市場變化。

豐田的管理變革,可能與其所從事的汽車消費品產業密切相關,它強調「在必須的時間,僅按必須的數量,生產必須的產品」。

但與豐田不同的是,台塑集團的管理變革卻緊緊圍繞石化原料工業的產銷特性在進行。

長期以來,台塑集團堅持規模擴張、垂直整合、大量生產、多角化經營以及成本改善,其生產方式沒有像豐田那樣在一段時間內發生巨變,而是沿既有的軌道,穩步持續地向前推進,並最終發生了質的飛躍。

王永慶的經驗表明,台塑集團這種追求穩步持續推進的成長過程就是管理,其應對外在環境巨變的法寶在於產銷過程的實力,包含工程改善和技術革新在內,能夠憑藉推行合理化管理,不斷得到改進與增強。

合理化生產方式的基本工具是單元成本分析法。其基本做法大致分為五個步驟:

一是以石化工業的產業特性為前提,依據構成產品成本的最原始因素來發掘成本異常;

二是針對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之間的差異,沿生產線逐項作點的深入分析和持續改善;

三是若差異連續三個月為正值,則重新檢討並據以設定新目標;

四是若差異為負值,則不論時間長短,一律採專案方式立項改善並連續跟催改善結果,直至由負轉正為止;

五是由點及面,形成制度,如此周而復始,不斷追求效益提高與成本降低。

外界常說台塑集團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秘不可測,其實經驗總結起來只有一條:王永慶和他的員工發現異常並處理異常的幹勁和精神夠強。

(六之四,作者是北京清華大學經濟研究所副教授,本文摘自明年元月出版《王永慶傳續集:合理化生產方式─台塑集團的管理變革》序言。)

【2008/10/21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