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提及,1990年代出生的女性預估會有34%的人沒有小孩(終身未婚或結婚不生育),這種少子缺孫的趨勢,稱之為「9034現象」,造成許多社會衝擊,也帶來許多商機。政府應積極尋求問題解決之道。 基於整體國力延續的考量,鄰近一些國家導入家庭價值觀的做法,值得借鏡。 例如,日本開始教導小學生積極面對未來的高齡社會,包括瞭解老人的生活需求,理解老人的行為,並強調從小開始重視保健養生,鍛鍊健康的體魄,以因應未來挑戰。 韓國2007年修正國小、國中、高中教科書,包括企圖改變「男主外、女主內」刻板印象,以利男女共同參與社會;扭轉「高齡者沒有存在價值」的誤導觀念,讓高齡者持續參與社會;強調「家裡有兄弟姊妹是很幸福的事」,以建立正確的生命與家庭價值。 期望各界在全力追求少子高齡商機的同時,也深思後代子孫發展的課題,提出因應之道。以下是資策會的一些建言,希望能發揮拋磚引玉的效用: 首先,從教育著手,透過教科書、教學活及社工活動等,教導年輕人生育、家庭價值的重要性,豐富人們對於生命與家庭價值的感受,提升國人生育意願。 其次,政府相關單位應積極透過各類媒體,加強國人對於少子高齡問題的意識,扭轉對老年人的錯誤認知,並增加老幼的相處機會,提高共同參與社會的意識,降低世代衝突的發生。 再者,教導年輕人養成健康的生活態度與習慣,發揮預防醫學的應有功效,以因應未來較嚴苛的人力需求,乃至減少可能的醫療支出。 此外,為了因應高齡化社會的來臨,應加速研發遠距照護相關設備,並整備相關法規的配套措施,推動高齡者在宅安養,讓老年人可以安心地在熟悉的環境中「在地老化」,並可因照護設備的使用,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正面積極的面對老年生活,達到「成功老化」的目標。 最後,或許可導入小型都市規劃概念,建構親老適齡的生活與居住環境,使高齡者可以在機能便利的都市中獨立生活,讓年輕勞動力可以無後顧之憂的投入較高附加價值的工作,避免因為偏遠地區過度分散的照護需求,造成青年勞動力的無謂耗損與排擠效應。 (作者是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資深產業顧問兼所長) 【2009/04/02 經濟日報】 |
2009年4月2日 星期四
透視鏡》挑戰9034現象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