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日本巨震重建路…浴火重生 激勵更多創意

【經濟日報╱uedada】

3月11日,日本東北地區遭受地震、海嘯、核電站事故的多重災害。三周後,東京地區大致恢復從前的生活,但街頭和一些商店裡仍隱約反映災後一般民眾的心理。

本文所載是筆者至4月初,親眼所見東京的景況。民生供給混亂,人心不安,地震發生後,超市、超商的飲用水、泡麵、麵包、大米、電池等日用品被搶購一空;不只是東京,全日本都出現缺貨情況。飲用水的供應尤其混亂。

災後十幾天,政府宣布東京一所淨水場的輻射量過高、東京某處的自來水不適合嬰兒飲用。消息一出,造成瓶裝飲用水搶購一空。

所幸輻射量很快回到正常值,政府取消限制,媒體呼籲冷靜,民眾逐漸自律,市面供給也大致恢復正常,但目前很多商店仍限量銷售飲用水。

另外,福島縣和北部關東一帶生產的牛奶和蔬菜,也受到輻射影響,部分產品被政府限制出貨,形成市場混亂。

搶購物資 急難商品大熱銷

有不少人對相關措施是否反映出輻射量對健康的實際風險提出質疑。有些專家表示,有些規定數值過於嚴厲,又提不出具體對策,如此,只會讓消費者更加困惑;而部分消費者反應過度,也助長混亂局面。這些情況都應納入防災機制的檢討範圍內。

人們關心災後的避難生活,當世界某處發生地震或每年防災日(9月1日,紀念1923年關東大地震),超市和DIY商店就大肆促銷防災品(防止家具倒塌的固定器具、火災警報器等),但這次的「熱貨」和往常不太一樣。

這次災害嚴重、發生地點距首都圈很近,讓人深刻感受準備避難生活的重要性,一些用品如緊急糧食、可長期保存的飲用水、勞工用手套、急救箱、求救哨子、多功能刀子、蠟燭等,占了櫃台不少的空間。

袖珍收音機災後嚴重缺貨,一些店家解釋已把大多數收音機送到災區供災民收聽資訊。震後,很多人重新認識這個舊式工具的輕便和即時性,可想像很多上班族每天帶著收音機隨時收聽餘震新聞。

這次災害對電源造成嚴重影響。首都圈主要電力來源「福島第一核電站」和其他一些發電站,因地震和海嘯停止運轉;電力公司執行空前的分區輪流停電,從前環保人士或企業提高社會形象的節約用電訴求,災後成了基本的生活態度。

分區供電 刺激省電產品研製

現在,家庭和企業努力節電,公共設施和商店也關閉部分電燈及夜間招牌照明,入夜後市區變得相對灰暗。

這些措施並未引起負面評價,只是有人擔憂:城市夜間照明不夠會助長犯罪。

對「節電支持產品」尚未見到新奇的產品動向,應是廠商還未能及時反應。目前節電用具有急迫性,只好在生活每個層面「克制」,例如電器用完就立即關閉電源。

在這些情況下倒不需要工具也可以節電。但過一陣子,人們過膩了節制生活時,可能會有些變化產生。

電力公司的分區停電措施到4月底,而夏天電力需求大增,會有很多廠商研製推出節電支持工具以及個人發電、蓄電機器等產品;家電廠商也會更加講究抑制產品的消費電力。

日本東北地區是汽車、高科技產業的重要據點,這次受到毀滅性的衝擊,重創相關零件、機器、模具廠商,對產業的影響不容樂觀。

車廂廣告 十天少了一大半

災後,很多企業和團體自行中止促銷及藝文活動,恐將導致日本經濟蕭條。此外,筆者觀察地震對印刷出版領域影響頗大。災後,東京電車車廂裡的廣告愈來愈少,十天左右少了一半;可能與廣告主暫緩掛出華麗廣告或基礎設施支應不足有關。

一家印刷公司人員說,東北一帶許多造紙廠受災,而造紙公司的保管倉庫匯集東京海灣填海地區,因地震發生土壤液化,淹沒印刷用紙,只得停止供應。

印刷油墨供給也陷入困境,因為東北地區有不少生產原料油脂的廠商受災。他特別請求:現在進行製作的印刷品不要使用四分色之外的「專色」。據悉,油墨缺乏恐將持續並衝擊出版業。

這也令人擔憂日本產業設施過度集中,很難分散風險;相信這個問題隨著災區重建,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

(本文摘自5月號《創新發現誌(ideas)》,作者是日本人,在東京從事廣告工作)

【2011/05/0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