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日 星期三

快樂工程/朋友盤點

【經濟日報╱盧希鵬(台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

朋友,是一項最重要的快樂因子。在忙碌的工作中,你多久沒有認真地交朋友了!

快樂工程講求重點管理,如果我告訴你20項快樂因子,等於我沒說,因為20項因子遠遠超過人類認知所能處理的資訊量,無從依循與管理。所以,管理上我們講求重要成功因素,如果一兩項重要因素就能解釋快樂與不快樂的大多數原因(變異量),在管理上就容易單純許多。

如果你問我,人們主要「不快樂的原因」是甚麼?我會說是「比較」。人們的快樂感覺(價值感與富足感)往往不在於你所擁有的,而是你所比較的,弔詭的是,特別是你與朋友的比較。你的景況比朋友好,要注意被忌妒,如果朋友情況比你好,就會自嘆自憐。

舉例來說,在管理學的研究中,有一種同儕(Cohort)團體的研究,像是一群好朋友一同進了一家公司,成為最好的團隊,他們一起受訓、一起成長、一起完成任務。過了幾年,當老闆要升遷其中一人時,其他的人不是為好朋友高興,而是會難過到甚至是離職。除了升遷的人之外,各人的情況沒有改變,但是一旦比較,就會覺得不快樂。當然,當同儕好友成為上司或下屬,在管理上都是尷尬的事。

要避免比較,重點在為自己所擁有的感恩。如果你問我人們快樂的原因是什麼?我覺得是找到自己的價值,以及與家人朋友關係所產生的富足感。好朋友很重要,因為能相互幫忙與一同娛樂,但是好朋友之間一旦開始有比較或利害關係,又成為不快樂的主要原因,而在社會上,有許多人是為利害關係才結交朋友的,叫做人脈。所以在組織中,人際之間的問題是最難解決的。

快樂因素與不快樂因素有一項交集,就是朋友。朋友,是快樂來源,也是不快樂的原因。

不過,近年來因為社交媒體(social media)的發達,朋友的定義也在改變,

譬如,在Facebook上的許多「朋友」可能連面都沒見過,只是因為有共同的朋友便成為朋友。現在朋友關係的維繫,也不需要見面,多半是藉由網路與鍵盤的溝通。

多年前我看過一篇研究青少年上網的研究,結果指出上網時間的長短與寂寞感覺沒有直接的關係,也就是一位常掛網的青少年,並不能解決真實世界的寂寞感覺。朋友之間的相處,需要被瞭解與信任,如果你盤點你的朋友,有多少這類的朋友,你又有多久沒有與他們聯絡了?

花一點時間,盤點你的朋友,也交一些新朋友,見見面,不談利害關係,純娛樂,或許會更快樂。

【2010/09/01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